中国诗歌意境与生命的安顿及超越(六) 1、就境而言,和风、春雨、山林、明月、清泉、白云、芳草,如此种种自然景观,有着安顿灵魂、抚慰心灵、虚静气质、解脱纷争的功效,以召唤疲于仕途、搏于厄运,身心憔悴于世乱与危机中的诗人。……诗人在发现自然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安顿灵魂的同时,也陶冶着灵魂。他们由此获得了云的气韵、清泉的心境、蓝天的胸襟、明月的皎洁与清风的鲜气。于是,人与社会的对立,化而为人与自然的融和。此即“情景交融”的至深奥秘,也即是中国山水抒情诗画空灵蕴藉美的底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在山水艺术中跳动的魂灵。 2、山水自然之“境”,具有可居可游性,是“惟性所宅,真取无羁”的精神家园。唐诗中的这种创作意义在于,诗人如有这一份家园意识,全身心徜徉于自然怀抱中,创作则如天机发露,笔下之风云花草,个中皆有性情。其深层的人文意义在于,最高的意境即为物我俱化,具有陶养人的精神情操与人格胸襟的功用。 转自 胡遂的BLO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