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大姐】◆吴智勇

 白云之边 2020-09-19


作者简介
吴智勇,字致墉,号凤頭山人。男,汉族,甘肃天水市秦州人。父亲行医治病能文善书画。从小受父亲影响爱涂爱画,大学期间选修书法绘画专业。其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且被平北抗战纪念馆、广东观音山、甘肃地质博物馆和地方画院收藏。文章散见于《中国自然资源报》《甘肃自然资源报》《天水日报》《齐鲁文学》公众号,《时代作家》公众号,《秦州微刊》公众号等。现为北京人和书画院院士。

 大 姐  

姐夫打来电话:“娃他舅,女子被广西南宁师范大录取了……”

听见又一个外甥考上大学,在电话里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高兴,恭贺的话说了一大堆。之后我问姐姐来,姐夫说他们正在花椒园里摘花椒哩。挂完电话我停止了脚步,晚霞如火绕红了天也映红了地,藉河岸上水天一体余霞成绮,大姐,您终于圆梦了!

这话不知该从何说起,又不知该向谁说……

大姐,在我们姐弟六人中,从小学习认真、踏实,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她一直是我们学习中的榜样,也是父亲的骄傲!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相反父亲对大姐寄予考学更大的希望。上高中要在牡丹镇牡丹村街上租房寄宿,父亲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大姐报了名租了房。牡丹中学当时是一所农职业中学兼普通高中的完全高级中学。在牡丹中学大姐随了父亲的意愿,选择了报普通高中班,从高一读到了高三。那时我们姐弟六人都在上学读书——大弟、小弟上小学,我和二姐、三姐上初中,我们姐弟六人的学费支出,就成了父亲最大的难题。每每在开学之际父亲常常有东奔西走之难、东借西凑之窘!高考时大姐那届普通毕业班,没有一个上线全班"剃了光头"。其实牡丹中学不止是姐姐那一届,之前三四届普通毕业班没有考上过一个学生。但父亲总渴望大姐破个例,事实很遗憾!这个遗憾给父亲和大姐留下了终生的隐痛。大姐带着沉重的包袱和人生打击,悄悄地选择了回僻——选择离家很远很远的邻县成了家。

当我第一次去她家时,那山比老家的大,那路比老家的陡,大姐正好担着两筐苹果汗渗渗从地里回家来。我忙过去帮大姐摞苹果筐,大姐一把拉我进屋,慌忙给我倒开水,一提水壶只倒出了白乎乎半杯水。

她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早上摘苹果去的早了点忘烧开水了,你等着我去邻居家要一点。”

“姐,我不渴,不用了。”我应道。

“那你看电视去,等着我去做饭去。”我隔窗窥见姐姐正在擀面,他的身影活脱脱就是妈妈当年的样子。我的心生疼生疼的,无法控制的泪水悄悄滑落!

大姐的身端和普通大众的劳动妇女没有两样了!看着她已被田间劳动“打磨”地瓷实的身体,少了过去少女的“美”而多了现在农妇的“壮”。我从心里感受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无言伤痛:父亲年轻上学时由于时代和社会因素,学习再好再努力也没办法实现考学梦,因为那时是"唯成份是论"的推荐制上大学。父亲终因“地主成分”被隔置在日出日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改造地球”的农村山野里。自改革开放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父亲对自己第一个子女——大姐格外看重,每每用自己命运的坎坷和辛酸教育我们每一个子女。父亲再苦再累、再穷再紧,希望我们个个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不再做自己命运的翻板!可大姐今天别无选择地又做了父母亲一样的人生,这是父亲最不愿提及的隐痛。在那里大姐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治愈难以承受的伤;在那里大姐用静忍难忘的寡言少语过滤自己的失落难过;在那里大姐用擦不干的泪水温存着自己的憋屈;在那里大姐用默默流出的汗水浇灌着子女茁壮成长……

和大姐倾心而谈是在几年前去西安的火车上。二姐在西安住院了,我和大姐去看望二姐,那是大姐第一次坐火车,上车后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子女的教育、上学问题,大姐说三个外甥娃都转到县城上学,光借读费就是20000,老大上高中10000,老二老三两个初中共10000。她在县城租房子专们为娃做饭、接送娃上学。周未晚上都上辅导班,也要她去一一接送三个娃。但她很担心娃的学习,三个娃一进租的房子,都是先耍手机打游戏。每天因为手机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最后没办法大姐把自己和娃娃们的手机一起停机了………听着姐姐的拼命奔波,我真不知道怎样去安抚大姐!大姐很感憾:现在的娃娃,吃的好补课条件这么好就是不努力学呀!当年自己上高中时各个条件有限,想起来全是饥饿……我辜负了全家人的希望,我无颜面对父母,但我忘不了父亲的心!从人子女到人母,我深深感觉到子女不全是父母肉体血脉的延续!我再苦再累一定要供娃考上大学。

大姐的决心、艰辛终于换来了治愈、疗养自己多年的“良方医药”——子女们个个考上了大学。大外甥考取的是安阳工学院,老二的是南宁师大!而这一剂良药的寻觅、熬制,已经把一个怀揣梦想的妙龄女子变成一位满脸皱褶、瘦弱潺潺的人妻、人母!

自己再苦再累一定要让娃娃考上大学,这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化!这种定格在良心的斩钉截铁、这种刻骨在爱心的勿用直疑、这种融化在决心的永往直前,汇成代代相传的善念家风!作为子女她子承父望;作为妻子操持家业;作为儿媳她举孝守责;作为母亲她倾命育化后人!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