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0-09-19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融”字,有几种字义,其中最明显,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合,聚;二是分,解!

这个字,在文字作品中用得很多,多有暖意。作为名字使用,最让人熟知的名字,莫过于孔融孔融是什么人,他的生平经历,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但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却是教育了一代代人。

那么,“融”字,作为一个地名,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相信广西人都多少有了解,那就是柳州地区的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融水,融安的“融”,是怎么来的?这就和他们的前身——融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融县的“融”又有什么缘由来历呢?历史记载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清楚的是,这片地界的千余年发展历程,倒是十分完美的演绎了“融”字的两种字义——合,分!

所谓合与分,是相对的,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故事,今天,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翻开古籍,说说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浅聊此地“融”的过往,“融”的起落,“融”的故事!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融”作为地名在此地出现,是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而在此之前,此地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南齐时期(479年—502年)。

南齐以前的各朝各代,此地为郁林郡潭中县范围,不说荒芜之地,那也是没有纳入当时的行政管理范围。东晋之后,天下纷乱,各方士族你起兵来我称帝,形成了政权迭起的南北朝。如此乱局,难免引起民众四处躲避,往哪躲?当然是远离争斗的中心,远离地域行政中心,进入相对安宁的地界。

到了南朝萧齐的建立,萧齐前二位皇帝也算是仁政之主,国事尽力,边境安宁,所辖地方也一度繁荣,出现了十几年的永明之治,在此之下,渐有人聚的地方就开始有了行政编制。公元481年,在始安郡之西,增设一个齐熙郡,郡治设城,即为齐熙县城,郡,县同名

这就是这地界有行政建制的开始。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南朝·齐地图示例

到了南朝梁,萧衍取代齐成为南方之主,和多数开国皇帝一样,也是个励精图治之君,一改前朝之弊政,又再度让境地有了繁荣之期,安定之下,也对辖地作了一定的改革,在这地域把齐熙郡改为东宁州,州治不变,仍叫齐熙县,州,县不同名。

天道有轮回,隋代建立,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的纷乱,天下再次一统,同样,他也是一作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开皇之治”,这样的环境下,天下大变革,就“郡县制度”这方面来说, 渐渐取消“郡”,而转设立“州”,从此“州县制”开始流行,(只是“郡县制度”在先,所以无论后世行政制度如何改变,一般还称为““郡县制””。)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南朝·梁地图示例

在开皇十八年,改东宁州为融州,改齐熙县为义熙县,属始安郡。自此,“融”,第一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了,但,此字为何出现,又为何用此字为名,历史记载不是很明朗。总之,“融”的历史开始了!不过此次“融州”的名字用了没有几年,在大业初即被撤消,只保留了义熙县的建制。

隋代虽然有开皇之治的繁荣,大业盛世辉煌,但盛极而衰,却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四十年不到,大唐代之,大唐建制不到四年,即武德四年(621年),此地再度复设融州,辖义熙、武阳、黄水、安修四县,从此“融”的历史到今再没有变过。

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为融州州治,即融水县的历史正式开始了!中间的天宝元年(742年),融水县一度升级为融水郡,并撤掉融州,但没几年,乾元元年(758 年)又复为融州。

这其实也就是行政制度中的“郡县”“州县”的过渡反复期,最终,历史不可逆,“郡”渐渐退出,“州”渐渐开始。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唐地图示例

《融县县志》记载:此地有融溪水,故州治县改名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

此时,融州是一个大区域,融水是州治县,这样的设置,历宋,元二代没有改变。虽然中间也有一两次“郡县制度”改革,如行省,路,总管府之类的,总之历经撤撤并并,起起落落,有多种说法。

但总体来说,融州,融水这里的隶属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州”的等级最后发生了变化,在元元至二十二年(1285年),融州降为散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到了明代,朱元璋施行了他的政策,此时的“郡县制度”又有变革,“府县”制登上了历史舞台,洪武二年(1369年),撤融水县,属融州,这仅仅是过渡时期,到洪武八年(1377年),降融州为融县,属柳州府,县治就是融水县城!

自此,融县成为这片地域的正式名字,县治融水镇,并沿用了近六百年。直到1951年7月21日,融县一分为二,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1952年9月2日,省府下文,融县改为融安县,从此融县之名成为历史。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融县变小为融安县,但依然可以说,融安就是融县的正统。至于为什么缩小后的融县取名融安呢?

这是因为原融县机构整体搬迁,行政区域缩小太多,再用原名显然不太适宜,另起一名也是为了区分,因为搬迁后的县治所在是长安镇,所以选择了融县的“”和长安镇的“”并合为新名——融安

这符合当时行政区域的命名规则,“融安县”名字的来源应就于此。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而融水之名,自明洪武八年被降级为镇近六百年后,在1952年8月得以重启。

1952年前后,地方行政区域的民族制度政策出台,在此大背景下,在8月份,广西省府决定建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经一系列工作后,以原融县中区为主,从罗城县划出今中寨、杆洞、三防、汪洞、滚贝;从三江县划出今大浪、白云、红水、拱洞,于11月26召开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自此,正式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县治在融水镇。

1953年从贵州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融安县划出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

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县治在融水镇;

1965年改称融水苗族自治县,之所以改称,也许也是因为大苗山只是一个局部地区,并不能准确形容一县之境,所以,考虑之下,还是沿用县治所在融水镇之名,何况,此名也有着千余年的历史;

从此,融水县发展至今。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回望千年,“融”有千年,悠长历史里,此地故事必定很多。

关于人文深厚的融县,金桔之乡的融安,苗家风情的融水,还有些什么样的过往呢?这短短一篇文章是介绍不了的,改天,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还会继续讲讲这“三融”的历史,“三融”的过往!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