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品诗词,观赏月亮和桂花

 读书工 2020-09-19

中秋节日益临近,月亮又慢慢地圆起来。秋高气爽,碧空如洗,它的光线到了一年中最明亮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节,筹划旅游度假,观灯赏月,吃月饼,庆团圆,赏桂花,忙得不亦乐乎。

中秋节历史悠久。在古人目光所能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两个特殊的天体,又大又圆,而且每天东起西落。最为特别的是它们光芒四射,给地球万物带来了光明。

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周而复始,交替轮回,于是人们很早就形成了年月季节和昼夜交替的习俗,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昼夜循环,生生不息。

在鸿蒙混沌的初始阶段,古人只能凭这些现象来认识太阳和月亮。他们肉眼所见,想象所及,于是有了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些神话。

但是阳光光线过于强烈,不便于欣赏和观察。而月亮光线柔和,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因此在湛蓝的夜空里,就像一枚游走的白玉盘,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月亮是美好的,起初是源于它的形状和色彩,慢慢地后来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说月亮里有嫦娥,有玉兔,有三足金乌和九尾狐,有长寿的蟾蜍,有吴刚和桂花。

而且这些传说起源很早,它们在《山海经》《周易》和《诗经》里都有清楚的记载,在《淮南子》《搜神记》等书籍里更是有了完整的情节和故事。

由于一年四季的月亮只有秋天的最明亮,而秋天的七八九三个月里,又数秋高气爽的八月最明耀,于是就有了中秋,就形成了中秋节赏月的文化习俗。

至于这些神话和传说在唐诗宋词里出现,那已经是诗人用典的一种创作手法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两首诗词,看诗人们如何写中秋,如何写月宫里的嫦娥和桂花。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中秋之夜他在杭州灵隐山寺庙中观月赏花的情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无限想象。

诗中“玉颗”是指的桂花,银色的桂花叫银桂。寺庙大殿前桂花开放,花瓣一粒一粒,好像刚从月亮上抛洒下来似的,它们芳香馥郁,还带着湿润的露珠。

诗人说自己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的事情,有可能这些桂花是嫦娥从月宫里撒下来的。诗人想象丰富,先是说桂蕊是玉粒子,后来又说是天上嫦娥赐给人间的礼物。

唐代中秋之夜盛行观月赏花,皮日休这首诗便是记录了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是寺庙里的情形,如果是街市里,望月玩月赏月拜月,那肯定更加热闹。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殊写的《中秋月》。他客居异乡,中秋之夜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浮想联翩。皎洁的月光照在地上,庭院里梧桐树的影子也跟着月光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也难免有些孤独和寂寞。此时诗人想到月宫中的嫦娥应该也是如此,她未必没有遗憾,毕竟现在陪伴她的是清冷的蟾蜍和桂树,是广寒宫。

月宫里的那棵桂花,有吴刚长年累月在砍伐,但是砍下的口子立即就长愈合了,永远也砍不断。这是玉帝看到吴刚学仙修炼违规,故意对他的惩罚。

而月宫里的嫦娥,她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嫦娥原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为射落了九个太阳,西王母赏赐给他长生不老的灵药。

有个心术不正的人叫逢蒙,他也来跟后羿学习射箭。他趁后羿外出强抢由嫦娥保管的长生不老药,嫦娥情急之下一口吞下药物,结果马上飞升起来,飘到月宫成了仙女。

诗人晏殊中秋之夜客居他乡,由他自己的孤独联想到嫦娥的寂寞,说嫦娥长年累月居住在广寒宫里,她应该后悔当初不该鲁莽地吞下长生不老药。

中秋节,我们在吃月饼、观月亮、赏桂花的时候,读一读古人的中秋诗词,了解月亮的神话传说和中秋节的悠久历史及其文化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