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昵称71055254 2020-09-1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相信大家都有读过,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之夜,当时的苏轼正在密州担任太守,在密州修了一座用于观景的超然台,工作之余便登上台去欣赏满城风光,漫天山色尽入胸中,无限豪情浸润诗中。

当时的苏轼不会想到,在一千年后,会有人循着他当年的足迹,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密州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当年苏轼所修的超然台在历史变迁中虽然多有损坏,但古迹却一直存在。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的臧克家,受到喜欢诗书的祖父与父亲影响,从小就爱读书爱写诗,不到十二岁就已经能够背《滕王阁序》那样的长篇文言文,而这是现在很多十六岁以上的高中生也做不到的。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臧克家在12岁之前,是在村里读私塾,一直在性格严厉的祖父与父亲眼皮子底下管着,生活稍微有些枯燥。12岁那年他进入了村里的初级小学,两年后进入了县城的高级小学,从此在生活上就很是轻松了许多,在学业之余也可以没事就到处跑跑看看了,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当年苏轼修建吟咏过的超然台。

每当站到超然台上,吟诵着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臧克家便仿佛能够完全地感受到,苏轼当年那一种豁达的豪情,两位诗人的灵魂隔着跨度长达千年的岁月长河,进行了极为奇妙的交流,而这也让臧克家对生命、对文学、对艺术创作有了更高层次的领会。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臧克家继续着他的学业,在高小毕业后进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来又考入大学,然而由于大学期间参与北伐,所在部队失败以后不得不逃亡,就此荒废了学业。

直到1930年,已经25岁的臧克家等到风波完全平息过去后,才决定再考大学,这次考的是国立青岛大学(后来的国立山东大学,现在的山东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然而这次考试让臧克家发现了自己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数学方面实在不怎么精通,面对着一整张数学卷,发现实在是啥都不会,索性交了白卷得了零分,还不如高考数学得一分的马云。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数学已经放弃了,那就好好写语文吧,当时的语文考试也不像现在,需要靠拼音、病句之类的,主要就是考一篇作文,而且那会儿的作文要求也没有“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于是臧克家就直接写了一首小诗,题目名为《杂感》,加起来一共仅仅28字: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却韵味无穷,几乎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一方面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着一些虚幻的东西,什么财富自由啊安全感啊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我们不去追求这些虚幻之物的话,反而生活会变得更加苦难,也就是说,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以后,你仍然需要热爱生活。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对生活的认知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当然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尤其能够以如此美好梦幻的语言阐述出来,那就更加难得了。当时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的闻一多先生,看到以后就给他打了98分(满分一百)的高分,并且在得知他总分成绩无法录取的情况下,专门去请求校长破格录取,而校长在看到了这首诗以后,也确实将臧克家给录取了。

25岁青年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如马云,作文仅28字,却被破格录取

后来的臧克家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在回忆前尘往事的时候,他表示自己很感恩闻一多先生,当然还有那让他真正感受到艺术之美的苏东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