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0-09-19

刘文静和单雄信是隋唐更替之际的两位历史名人,一个是唐朝开国功臣,一个是瓦岗名将,两人之间毫无瓜葛,但这两人的死因却有一定的雷同,都是在犯事后因生前的好友为他们求情后被迅速处死。何因何果?本文略作分析。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刘文静之死,李世民送他上黄泉路?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在唐朝政治圈的上层出了一件大案,跟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建唐的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开国宰相刘文静被控告谋反,随即被处斩。刘文静死的时候,身上还背着唐高祖李渊亲自颁发的"恕二死"特权这项顶级荣誉,是什么原因让李渊不顾自己的承诺非要杀死刘文静?

刘文静和另一位唐朝的开国宰相裴寂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左膀右臂,两人在开国功臣排行榜上的地位上仅次于秦王李世民。如此功劳只要稍微小心谨慎一点,就不会有事。

刘文静虽有才,却城府不够,他一向自认为才华在裴寂之上,功劳差不多,可在朝堂上的排位却比裴寂低,因此经常当众发牢骚。

其实裴寂的官位在刘文静之上是有一定原因的,裴寂和李渊是好基友,又代表着当时的顶级世家河东裴氏,无论从个人亲密度还是政治因素,李渊选裴寂做首相都无可厚非。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照理说,刘文静不会想不到裴寂位居他之上的原因所在,可他就是不甘心,在某次醉酒后当着家中妾室的面扬言:“必当斩裴寂耳!”。一句酒后失言,本来也没什么,反正大家都知道他和裴寂是水火不容,李渊也未必愿意两位宰相穿一条裤子。

但刘文静同时还在家中行厌胜之法,起因是刘文静家中时常有些怪异之事发生(天知道谁搞的鬼?),古人迷信,请了道士来做法驱魔。

想杀裴寂和厌胜之法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很让人遐想了,知道你心有怨望,但用这个厌胜之法是对付谁?裴寂?还是提拔裴寂的李渊?于是在被刘文静冷落的小妾告案后,李渊马上就重视起来。

李渊当时的行为很不皇帝,他直接委派裴寂来主审这个案件,这态度就相当明确了,朝堂上的吃瓜群众们也都清楚了,李渊这是要整刘文静。

或许一开始李渊并没有要杀刘文静的心思,毕竟开国才两年,这个时候杀开国功臣影响很不好,何况刘文静还有"恕二死"的特权。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李渊本来在杀和不杀刘文静之间犹豫不决,但这个时候刘文静的好基友李世民出面来找李渊求情,这一求情就坏事了。

刘文静有才,李世民也有才,这一文一武关系亲密,要是联合在一起?李渊到底是皇帝,看出了威胁,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后,史书上的记载是:“而高祖素疏忌之”,然后裴寂再一鼓动,李渊马上就把刘文静给杀了。

所以为了自身皇权的稳固,李渊也不在乎什么“"恕二死"”之类的承诺了。

李世民保刘文静的行为让李渊坚定了杀刘文静的决心,或许李世民做出和刘文静划清界限的举动,比如也上表弹劾刘文静,这样至少能挽救回他的生命,但李世民却不能这么干,他也有苦衷。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以李世民的政治敏感性不会看不出来自己表示和刘文静亲密是父亲的大忌,但他必须要这么做,因为在他身后的支持者以及天下人都在看着他,看他在朋友有难的时候如何表态。

对于志在皇位的李世民来说,刘文静再重要也没有身后一大堆的支持者重要。

因此即使李世民知道去求情刘文静必死,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李渊。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李世民这是用放弃一棵树来挽救整片森林。

刘文静就这么被干掉了,李世民当然很郁闷,估计心里还在埋怨权力的无情。不过没多久他就体会到和李渊一样的心情了,因为他自己也遇到同样的事情。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单雄信之死,李绩为掌控瓦岗寨势力的阴谋?

一年以后,即唐武德三年,李世民奉命率军攻打在洛阳割据的王世充,并在虎牢关击败来救援王世充的窦建德,王世充一看连窦建德都被活捉,彻底失去了信心,因此马上就开城投降。

跟随王世充一起投降的还有在为他效力的前瓦岗军元老单雄信。李世民一看到单雄信,或许想起来曾被单雄信追杀,因此马上下令杀掉单雄信,这个时候,单雄信还真未必死。

但命令下达后,在李世民身边的前瓦岗军的将领李绩站出来求情,因为他和单雄信的关系非常好,他必须要站出来,可李绩的求情却坚定了李世民干掉单雄信的决心。因为李世民终于明白李渊为什么要在自己求情后坚决的干掉刘文静了,并且李世民同样要这么干。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单雄信在投奔王世充之前是瓦岗一系势力的二把手,更是军中的一把手,瓦岗寨势力最辉煌时,不管是翟让时期,还是李密时期,单雄信都是掌军的不二人选,在瓦岗寨一系的势力中,单雄信的威望相当高。

而李绩在瓦岗寨的威望仅次于单雄信,可以说,只要他们俩联手,瓦岗一系的主心骨就有了。而投奔到唐朝的前瓦岗将领,特别是在李世民的麾下相当的多,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王君廓、李君羡、张亮等等都曾在瓦岗寨混过,全是单雄信以前的部下。

前瓦岗军的势力在大唐军队中算得上是主要的派系之一,实力很强劲。单雄信和李绩的关系又这么好,他们要是有什么特别的心思,对李世民掌控军队是相当不利的。

特别是李绩并非李世民的亲信,他当初率部是投唐,而非投李世民。对于他的政治倾向,李世民无法把握,更不要说长期做瓦岗军老大的单雄信了。所以李绩一求情,单雄信反而死得更快。李世民只不过做了和李渊杀刘文静时相同的决定。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李绩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后来李世民临死前贬他的官,他马上就能判断出李世民的用意,这么个政治敏感度也超级强的人不会看不出自己去为单雄信求情的后果。

或许他去鼓励李世民杀掉单雄信,表明两人之间有严重分歧,没准能为单雄信争一条生路。但他不能这么干,他和单雄信的关系摆在全天下人的面前,不去求情这么办?不讲一点义气,他以后还怎么在军中混?

另外还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李绩本来是唐朝军队中瓦岗寨势力的代表,单雄信要是被李世民宽恕,以后这一派系谁说了算?李绩可没把握争得赢单二哥,因此,或许李绩知道后果,但却故意的送了单雄信一程,单雄信死,他继续做瓦岗势力的老大。

阴谋论解释隋唐名人刘文静和单雄信的死因,好朋友送他们上路

刘文静和单雄信这一相一将本来未必都必死,但两人的好基友李世民和李绩都因为形势逼迫,不得不把他们往死的路上推了一把。

李世民和李绩或许清楚为好友求情会让他们离死亡更进,但他们却不得不站出来力保。李世民的最终目标是天下至尊,李绩的最终目标是出将入相,但要达成心中的目标都需要有更多的名望和帮手。

所以从阴谋论来讲,当面临刘文静和单雄信的这种情况时,李世民和李绩都为了各自心中的目标,为了能拉拢更多的人心,不约而同的用同样的方式送好友上路。政治是相当残酷的,刘文静和单雄信都被掌权者高度忌讳,如何能不死?

唐太宗李世民并非不杀功臣,只是杀得比较少而已,没后台的一样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