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0-09-19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棣剧照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后,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按照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册封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有一种说法是朱棣其实偏爱次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的武勇更类似朱棣这位马上皇帝,朱棣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就曾经鼓励朱高煦,说可能会把继承人的位置给他: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

朱高煦有了这个承诺当然早就把太子之位算在自己头上,在朱高炽获得太子之位后朱高煦肯定是大失所望,不过他本人常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当上太子也没有多少灰心,虽然兄长朱高炽天然就压他一头,但对于以李世民为榜样的朱高煦来说,这都不算事,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再把继承人的位置夺过来。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煦剧照

说起来朱高煦和李世民还真有那么一点点相似,两人的父亲都是起兵造反夺得亲戚的江山,两人都是次子,同样在战场上为父亲的夺位大业立下了颇大的军功,同样被父亲许诺过继承人之位,同样有个弟弟(赵王朱高燧)在他们和长兄的争斗过程中下阴手,但两人的结局就颠倒了,李世民那是悍然发动政变,然后变成了千古一帝,朱高煦虽然也拉起了造反的大旗,却又早早的投降,最终阖家被诛。

朱棣在打下南京称帝时没有马上册封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是在朱棣称帝后的第二年才确定下来的,朱高炽是朱元璋册封的燕王世子,那么在朱棣称帝时就应该是当然的太子,朱棣当时没有马上册封太子可见对朱高炽是不喜的,有可能是真的更喜欢朱高煦这位次子,即便在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后,朱棣也默许次子朱高煦争夺太子管辖的权力。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炽剧照

朱棣允许两个儿子争权,朱高煦也自比李世民,不过朱棣可没有真把自己当成李渊,李渊将权力下放给三个儿子,朱棣是死死地抓住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着局势。压制朱高炽也仅仅是为了他还坐在皇位上的时候削弱太子的影响力,保证自己独一无二的权力。朱高煦或许也只是朱棣可利用的一枚棋子,当然,如果朱高煦能在朱棣容忍的范围内扳倒太子朱高炽,朱棣也没所谓,都是他的儿子,谁有本事坐上皇位自然是各凭本事。

朱高煦有学习李世民之心,也有父亲朱棣的放纵,还有大半个武勋集团的支持,实力并不弱于太子集团,为何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原因大概有四点: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棣剧照

第一:朱高炽不但是嫡长子,他的地位还有朱元璋的旨意加成

朱高炽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已经被爷爷朱元璋正式册封为燕王世子,早早的就确立了朱棣之后第一继承人的地位,朱高炽这个继承人的身份是朱元璋给的,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这个祖训,朱棣也不敢轻易推翻。而朱高煦却因为顽劣不堪并不为朱元璋所喜:

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

因此,除非朱高炽真有造反或其它罪大恶极的行为,他的这个第一继承人的身份还是比较牢固的。朱棣推翻侄子建文帝已经是违反了朱元璋的祖训,为了得到天下人的认同,朱棣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才慢慢扭转天下人对他的看法,如果再贸然将朱元璋规定的继承人更换,好不容易统一思想的明王朝恐怕又要出乱子。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守北平

第二:朱高炽不是弱鸡,靖难之役中他也有别人不可比拟的军功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在初期是处于绝对劣势的,他毕竟是以一城抗一国,因此,朱棣在前方和明军对阵时,后方唯一的老巢北平就无比重要,跟随朱棣起兵的部下们的家眷全在北平,朱棣多年积存的物质也都在北平,全天下最鼎力支持朱棣的百姓也都在北平,北平丢,朱棣就玩完。

明军也知道这一点,曾发大军五十万围攻北平,当明军全力攻打北平时,正好朱棣不在家,当时朱棣在被明军多次击败的情况下,自感实力不如人,所以跑到关外去找兄弟宁王借兵去了:

冬十月壬寅,以计入其城。居七日,挟宁王权,拔大宁之众及朵颜三卫卒俱南。

明军统帅李景隆就是借着朱棣跑去关外不在北平的时候试图一举攻克他的老巢,其时,北平的守军不到一万人,即使有坚城可依靠,实力也悬殊太大,但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率北平全城军民坚守北平月余,硬生生把老巢给守下来了,一直坚持到朱棣带兵回来救援。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朱高炽守北平的功劳可不比弟弟朱高煦跟随朱棣四处征战的功劳小,朱棣在整个靖难时期都是把唯一的后路北平完完全全交给世子朱高炽镇守,有军功护身,朱棣就不好拿着文弱的由头苛责儿子,而且武勋集团中也因为这一战的结局,并非完全不认可偏文的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炽和朱瞻基剧照

第三:皇太孙朱瞻基成为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之间的高效润滑剂

朱棣称帝后在选择继承人时是犹豫的,没有第一时间认可公认的世子朱高炽的储君之位,长子有名望,次子有武功,朱棣本人偏爱次子,但朱棣毕竟是皇帝,没有凭借个人喜好决定国家大事,因此在大学士谢缙有倾向性的建议下定下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朱棣看三代决定了太子的归属,在这方面朱高煦完败,他的儿子不比朱高炽少,也有十来个,可没有一个能跟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抗衡,当朱棣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大明朝的未来时,朱高煦及其后代就落于下风了。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瞻基剧照

朱瞻基做为朱棣最喜爱的孙子,受到朱棣的亲自教导,可以长时间的待在朱棣身边,使得朱瞻基成为父亲朱高炽和爷爷朱棣之间的润滑剂,对于朱高炽稳定储君之位功莫大焉。特别是当永乐九年朱瞻基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后,觊觎储君之位的叔叔朱高煦就彻底乱了方寸,也是从永乐九年开始,朱高煦发现用正常手段争位无望,才慢慢走向极端,最后被清除出政治中心北京。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群臣上朝剧照

第四:朱高炽得到文官集团的鼎力保护和支持,朱棣对文官集团妥协

朱高炽在朱棣成为皇帝后,其继承人的地位得到了几乎全部文官集团的支持,文官集团支持朱高炽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维护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外,更主要的是朱高炽性格仁厚,文官集团希望培养出第二个建文帝出来以达到他们的终极目的,即"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为了这个目的,文官集团能拼死捍卫建文帝,也能拼死捍卫朱高炽。

明朝的文官集团在早期是很苦逼的,太祖朱元璋高度集权,把官僚集团压制得死死的,好不容易等到弱势的建文帝上位,大半国策都按照文官集团的策略来办,又把自己玩没了。换上了朱棣这位残暴更甚于朱元璋的皇帝后,文官集团得继续过苦日子,为了士大夫的理想,他们只能把希望再寄望于下一代,相比较和武勋集团走得近的汉王朱高煦,他们的选择就是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炽剧照

朱棣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刚开始被文官集团集体抵制,无奈之下只能下狠手,杀掉了包括"读书种子"方孝孺在内的大批忠于建文帝或者说是忠于朱元璋祖制的读书人,手段还比较残忍,所以朱棣和文官集团在永乐一朝的初期是严重对立的,关系相当紧张。

但治国离不开读书人,朱棣也必须缓和和文官集团的紧张关系,他又没有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那么崇高的历史地位,朱元璋因为恢复汉家王朝的历史功勋,杀掉再多人也没人敢反对他。朱棣就不行,治国理政的阻力很大,所以他慢慢地对文官集团开始妥协,给文官集团放权,明朝内阁开始成为朝政的决策机构就是从朱棣一朝开始。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棣和朱高煦剧照

朱棣既然对文官集团不断妥协,那么对于文官集团全力支持的太子朱高炽也就有相应的妥协,只要自己有生之年能掌握住权力,能不被太子势力所压倒,他也就不在乎了。反而是朱高煦不断拉拢武勋集团,并且不断扩充护卫人数的做法让朱棣感到了真正的威胁。

乾纲独断的朱棣是知道朱高煦自比李世民的,可李世民他爹李渊的下场绝对算得上是凄惨,所以,朱高煦在朱棣心中的那一点点模糊的继承人地位也就慢慢没了,甚至一度将最喜爱的儿子朱高煦废为庶人:

然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成祖闻之怒。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

要不是太子朱高炽为兄弟求情,朱棣又的确喜欢这个儿子,放了他一马,让他继续做王爷,朱高煦哪来的在侄子朱瞻基做皇帝时举旗造反的机会?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煦剧照

朱高煦其实很幸运,他的父亲永乐皇帝朱棣对臣子残暴,可对他这个儿子的不轨行为是多多容忍,他的兄长朱高炽被称为"仁宗",对他也是忍让大于对抗,朱高炽知道他这个兄弟野心勃勃,可始终以友爱待之:

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

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仁宗知之,顾益厚遇。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籓。封其长子为世子,余皆郡王。

等到明仁宗朱高炽病故,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秉承父亲的仁厚作风,依然对朱高煦恩宠大于防范:

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并陈利国安民四事。帝命有司施行,仍复书谢之。因语群臣曰:"皇祖尝谕皇考,谓叔有异志,宜备之。然皇考待之极厚。如今所言,果出于诚,则是旧心已革,可不顺从。"

从朱棣到朱高炽,再到朱瞻基,祖孙三代对朱高煦都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他们都知道朱高煦这人不安分,但都希望用仁爱感化他,可朱高煦始终不甘心,终于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正式举旗造反,朱瞻基起兵讨伐,两军都还没有交战,朱高煦又赶紧的投降。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皇位之争,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为何屡争屡败?

朱高煦剧照

朱高煦自比唐太宗李世民数十年,空有雄心却无壮胆。造反失败被圈禁后,本应该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过日子,又脑残似的刻意激怒试图放他一条生路的朱瞻基,结果被忍无可忍的朱瞻基残酷的处死: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一生以李世民自居的朱高煦志大才疏,想皇位想了三代三朝,最终还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文献:《明史》《明通鉴》《国朝献征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