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胆作为沿用已久的治疗方式,在技术和设备受限的早期,确实可以有效治疗胆结石。但随着各种内窥镜功能不断完善,目前保胆取石已逐渐成为胆结石诊疗新主流。 然而很多朋友仍然觉得切胆是“一劳永逸、一了百了”的完美治疗方式,殊不知切胆其实也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 一、切胆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长久以来,胆囊切除在胆结石的治疗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胆囊作为人体重要器官,切除后往往会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胆囊切除后,92.36%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18.23%的患者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还可能引起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而且胆汁失去了胆囊的浓缩处理,直接进入肠道,有增加结肠癌发病的几率。 二、胆囊有哪些作用 1、储存和浓缩胆汁。这是胆囊的主要作用,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肝胆管排出,一般先进入胆囊内,经过胆囊粘膜会吸收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当进食后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胆囊切除患者,进食高脂饮食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而且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持续性地流入十二指肠,增加了反流入胃的机会,易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 2、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的作用。在非消化期,胆汁存储在胆囊内,可减轻胆管内压力。 而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直接进入胆总管,胆总管就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代偿性扩张,胆总管下端相对性狭窄,胆汁易形成涡流,可增加胆总管结石发病机率。 3、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保护肠道健康。胆汁经过胆囊的浓缩,胆汁中的胆盐和胆汁酸浓度发生变化,可减轻对肠道的损伤。 如果胆汁没有经过胆囊浓缩而直接进入肠道,初级胆汁酸持续不断地进入肠道,与细菌接触形成大量的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能刺激结肠黏膜的有丝分裂,有增加结肠癌发病机率。 三、以下情况可以做有胆英雄 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保胆取石手术,对于胆囊功能、状态达到以下保胆指征的患者,可选择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 胆囊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 ◆ 一般而言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中间没有分隔; ◆ B超下 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 、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mm以内, 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未嵌顿, 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30%以上; 除以上几点外,还需结合临床详细检查,才能确定能否保胆取石。 目前十分成熟的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和经脐无痕超微创保胆取石术都是不错的选择。 温馨提示:结石长期存在不仅刺激胆囊,而且小结石一旦进入胆总管将更难处理。原则上发现胆结石,都建议尽早治疗。可根据胆囊功能状态选择切胆或保胆取石,早发现,早治疗,保胆的几率才越大。 钟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