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很暖心的一首诗,虽嘲笑朋友却暗藏关心,最后10字感人肺腑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9-19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当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整日里没有笑容,甚至灰心丧气的时候,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安慰他呢?

可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要根据你朋友的性格来决定,或者用实际行动帮助他度过难关,或者激将法唤回他对生命的希望,又或者向他讲述生命中值得留恋的东西,带他看世界上的种种美好,重新唤醒他的激情和热爱。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永远不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期待。

在安慰朋友这方面,古人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榜样和例子。中唐大历年间的著名诗人韦应物就是一个代表。

韦应物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不仅对于国家时代来说是一个转折,对于他个人也是一个180度的转弯,从之前的任侠使气,转而折节读书,而后步入仕途,功成名就,心性也从年轻时候的狂傲化为平淡自然,单看他几首怀念友人的作品就可见其一斑,如“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山中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样的句子,充分说明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悠然。

【临其诗境】

今天要带大家欣赏的这首诗,就是韦应物对自己朋友冯著的劝勉之作。冯著其人和生命事迹都几乎湮没在了历史的遗迹当中,现如今存诗只有4首,而韦应物前前后后写给冯著的诗,也恰好存4首。

根据两人都在长安的时间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在大历四年或者大历十二年,这是冯著进入和离开长安的两个节点。

冯著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唐朝辛辛苦苦读书求官,混了一辈子没留下什么名声和政绩,然而和韦应物偶然的一次相遇,自己的名字,竟然通过韦应物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成为现代社会中知名度很高的一个角色。历史的巧合,就是如此。

【经典原文】

长安遇冯著

唐代: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条分缕析】

这首诗写的是别后重逢,写和赠的双方,在离别的时间里都增加了新的或苦或乐的人生经历,再次相见,都感慨万千,这时候一方的情绪比较低沉,韦应物作为相对顺利的那个人,也尽到了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的义务。

这首诗感人的地方,其实也全在于韦应物的个人魅力,与冯著的经历没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也没有细写友人的遭遇。韦应物本身从盛唐而来,早年当侍卫意气风发,后来读书也是顺利显达,所以盛唐余韵,在他这里还能保留些许,昂扬,自信,热爱生活,期待未来。这些热情与特质全部表现在这一首诗中,不仅感染了情绪低沉的友人,对于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大有帮助。

整首诗的情调是轻松诙谐的,这与诗人劝勉的目的相关,用到的意象皆与美好相关。首先写友人。

这位啊,从长安之东过来,一路风尘仆仆,衣服上还带着未干的灞陵雨水,淡淡两笔勾勒出一个远行游客的形象。

后来是诗人自己设问的问答。我问这位客人,你是为什么要来长安呢?客人说,自己要开山,采铜铸钱发财。可惜时运不顺,没有遇见矿,却遇到了荆棘,只好来买斧子,砍掉路上的荆棘。

这样的表述自然不是实情,这应该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玩笑话,韦应物故意这样调侃朋友,也是为了缓解他压抑的情绪。这其中的象征意味很浓,也暗示了冯著求宦未得,心中不快的现状。

后面两句继续开解,一句写景,造化不言,而新花正繁;燕子轻扬,因雏鸟啾啾。大自然的美好无处不在的展现在眼前,有繁花的绽放,有新生的生命。喜悦,是笼罩着自然的。

下一句紧接着这里的景色而来。上次离别之后再相见,不知不觉已经是美好的春天了。这么长时间过去,看你的头发也没有白多少!还年轻呢,有的是机会!

到这里,韦应物变换了许多角度,使劲浑身解数安慰自己的朋友,就算木石心肠都会为之感动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