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教在南宋的寂寂无名主要是源于朝廷的打压,而这个过程又与一个绝顶高手密切相关,这个人就是《九阴真经》的撰写者:黄裳。徽宗时期,明教发展迅速,他们自主聚集,而且势力扩张迅速,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故而徽宗就派人去剿灭明教,此人正是黄裳。 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对郭靖的对话提到此事:
此时的黄裳因为之前整理“万寿道藏”而对道家经书研究极为透彻,不经意间学会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所以在剿灭明教的过程中,他向明教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明教的几个法王,使者,而这些人的同门又开始找黄裳的事情,最终又是一场厮杀,因为寡不敌众,黄裳在杀了几个高手以后,负伤逃离。而他的一家老小却被明教全部杀光。 其实,此战黄裳也算是重创了明教,毕竟此时的明教只是刚刚起步,而教中几大高手都被黄裳所杀,这直接打击了明教的整体实力,高层的损失对明教来说无异于一场浩劫。 可以说,黄裳一人对明教的杀伤力超出了军队对明教的围剿,因为黄裳重创的是明教的根本,而军队却只是伤及表面。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明教的过节也成就了黄裳,因为他的亲人被杀,他就想着复仇,从此孤身一人,身居荒山野岭,全身心修炼武功。不知不觉过了四十年,黄裳所学武功全部融会贯通,复仇发现仇人都死光了,随后撰写一部影响深远的不世秘籍:《九阴真经》! 二 明教第二次重创是在方腊时期。在黄裳去深山修炼的四十年中,明教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他们幸运的遇到一名有能力有见识的教主方腊。方腊是极具眼光之人,他看到民间疾苦,于是在方腊的领导下,明教发动贫苦老百姓,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迅速强大起来,甚至发展势头比之前还强很多,于是方腊就开始领导明教对抗朝廷。 徽宗随后利用水泊梁山首领宋江一心想要被招安的心理,让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与方腊带领的明教进行强强碰撞,双方实力损失惨重,而明教基本被剿灭,最终方腊被“打虎英雄”武松擒住。明教高层死伤无数后,残余势力不敢在中原露面,他们远赴西域,在昆仑山薪火相传。 经此一役,明教在中原的实力基本上被清除,除了极少的残余势力脱逃以外,其余势力基本被剿灭干净,而教主方腊更是被杀。从此,明教进入漫长的低谷时期,而远在西域的他们也是重头开始,一步步发展势力,但是由于高手的缺乏,导致明教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基本为零。 而且,后来黄裳武功大成以后,寻找明教高层报仇,却没见到明教的踪迹,因为此时明教大部分被剿灭,小部分已经退出中原。 三 可以说,明教的存在间接成就了两宋期间两代高手。第一个,就是明教的头号敌人黄裳。 若非与明教结成深仇大恨,黄裳也不至于一人深居深山,勤修苦练,最终武功精进,举世无敌,这一切都是源于明教,而且黄裳最终创作出《九阴真经》,影响深远。 第二个,就是明教的敌对势力后代郭靖。 郭靖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而梁山好汉就是明教的绝对敌人,故而郭靖就是明教的敌对势力后代。当然,郭靖一心也是保家卫国,为风雨飘摇的南宋付出一生的精力,可谓侠之大者。而郭靖是唯一一个把《九阴真经》学全之人,也算是得到黄裳的真传。 可见明教在南宋并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实力的不济,还在休养生息,全力恢复元气。而另一方面,他们是大宋的仇人,他们一心想要为前教主方腊复仇。而大宋正处于北方蒙古南下进犯的时期,如果明教此时出来对抗朝廷,也会令江湖同道中人不耻,会认为是勾结蒙古。故而,此时明教也没有出来的理由。 其实,明教在南宋时期实力的恢复应该是达到一定的水准的,但是明教行事更为隐秘。而且,他们对大宋朝廷一直极为愤恨,面对国家的危难,他们选择了袖手旁观。既没有趁火打劫对付大宋朝廷,但也始终没有出面保家卫国,可见明教的大局观是不够的。 明教的起起落落其实归根到底也是大局观不够。 刚开始明教格局甚小,一直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被黄裳围剿; 接着教主方腊个人格局观极大,让明教强大起来,惊动朝廷; 南宋时期明教格局放不开,不愿意为朝廷出力,最终导致名声消退,而南宋也最终灭亡。 元朝阳顶天格局极大,想着为民请命,带头反抗暴元,在江湖上影响力也是极大。 可见,明教的起起落落印证一点:志当存高远。格局决定一切,只有大格局才能包容天下,才能成就大业。如果格局不够,就难以施展抱负,也难以运用人才,离强大甚远。当然,后世的明教教主朱元璋,出生草根,继承前任教主的志愿,最终推翻暴元,开创大明王朝。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45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