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明显,临终前的王重阳重创欧阳锋已经用尽了自己仅剩的功力,已然不能除去欧阳锋。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与四大高手比试七天七夜,最终击败另外四大高手夺魁,独得《九阴真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 虽然击败四人,但是王重阳深知他们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毕竟此次论剑,王重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有利条件,获胜是必然。 “天时”是当时天下高手稀缺,少林萎靡不振,江湖鲜有高手,王重阳一枝独秀。另外四绝年龄尚轻,武功虽然拔尖,但并未大成,王重阳武功修为明显高于众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地利”是王重阳本身就在终南山修道,“东邪”在东海桃花岛,“西毒”在西域白驼山,“南帝”在南疆大理,“北丐”在中原腹地。而王重阳选择论剑之地在华山,离终南山最近。王重阳基本上可以算是以逸待劳,占据地利优势。 “人和”是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收了“全真七子”,在江湖的影响力极大。而其余几人在江湖上名气刚刚建立,却并未成大的气候,相比王重阳的威名,另外四人逊色不少。可见,王重阳在江湖上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
故而,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夺得头魁也是必然,他的修为要比另外四人更为高深。 二 第一次华山论剑,虽然王重阳武功明显胜过其余四人,但是他很明显看到四位高手的潜力。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必将是天下最为刚猛的掌力,黄药师的“弹指神通”不可小觑,段皇爷的“一阳指”高深莫测,而欧阳锋的“蛤蟆功”更是威力奇大。只是四人修炼日浅,未曾登峰造极。
第一次华山论剑之时,洪七公也有好胜之心,只是那时候的确是技不如人,最终在王重阳手下输了下来。从洪七公的不甘心可以看出,当时王重阳虽然胜过他们,但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 巅峰时期,王重阳武功技压群雄,但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以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重阳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王重阳这才感知到自己的大限将至,武功的威力必然大打折扣。可是,他也知道欧阳锋对《九阴真经》的觊觎之心相当明显,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抢夺真经。为了克制欧阳锋,他不惜远赴大理,将“先天功”传给段皇爷,让他成为欧阳锋的克星,以便欧阳锋不敢肆无忌惮。
王重阳将“先天功”传给段皇爷也是无奈之举。他内心深知,一旦自己过世,欧阳锋必然来抢《九阴真经》,因为他可以为了争夺真经放下自己身份,死皮赖脸去抢夺。诺大重阳宫虽然弟子众多,但是真正的高手只有两个,就是王重阳和周伯通,“全真七子”完全派不上用场。而此时周伯通武功也未大成,也阻挡不住欧阳锋,也就是说全真派只有一个人能够击败欧阳锋,那就是王重阳。
可是,此时的王重阳已经病入膏肓,内力不足以击败欧阳锋,他明白自己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一定能够胜过欧阳锋。如果硬战,赢面太小,那就只能智取。 三 于是,王重阳就使了一计:利用“假死”让欧阳锋现身抢夺真经,然后一举将其击败。果不其然,欧阳锋见到王重阳入棺,就赶忙来抢,正在他势在必得之时,王重阳“死而复生”,用“一阳指”一举破了他的“蛤蟆功”。 其实,欧阳锋并非不能够接住这一招,只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王重阳会“死而复生”,一下子将其吓懵了,这才让王重阳一举击败自己。
由此可见,临终一战王重阳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更多的是取巧,而非真正的实力表现,如果真正实力对决,欧阳锋不至于一招便被击败破功。 但是,王重阳将其击败以后,却真的功力耗尽,因为他是凝集全身仅有功力对欧阳锋进行全力一击。这一击虽然击败欧阳锋,但是王重阳也因功力耗尽而谢逝。 随后,重阳宫大乱,都忙着料理王重阳的后事,也无暇顾及受伤的欧阳锋。于是,欧阳锋趁乱赶紧逃离重阳宫,再也不敢轻易上重阳宫。 欧阳锋离开重阳宫以后,第一时间回到白驼山,全力修炼,恢复功力,二十年不敢来到中原。 由此可见,王重阳临终击败欧阳锋是靠“使诈”,完全不是真实实力。此时他也没有实力将欧阳锋除去。当然,此时如果王重阳再让周伯通去追击欧阳锋,那么欧阳锋就肯定逃离不了。只是王重阳击败欧阳锋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吩咐其它的事情,就直接谢逝。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