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沁园春·长沙》,轻松搞定文中隐含的高考考点

 采菊东篱630 2020-09-19

《沁园春·长沙》是被选录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该单元除了《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皆为新诗。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弄清楚中国诗歌发展的大致脉络,明晰古典诗歌与新诗的区别与联系就非常有必要了。那么,请看下图:

 

该图很好地诠释了古体诗、近体诗、新诗的特点。

当然,教学中知人论世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学生们对于毛泽东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那么,可以只选取毛泽东少年立志这一点稍作拓展,对初入高中的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可以举古今名人立志的范例。

请看下图:

 

在该图的展示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动笔,将众多名人名句、事例写成排比的小语段,在立志教育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词的上阕在“独立寒秋图”不妨作“秋士易感”的拓展,让学生明白“喜秋”和“悲秋”的文化心理,明白悲落叶于劲秋的文化渊源。

如图所示:

 

上阕的“湘江秋景”图可作古典诗歌中写景角度中的“感官”描写拓展,如图:

 

同时可以从视觉和听觉描写中拓展出“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如图:


 

下阕中的“峥嵘岁月图”一个“忆”字点明所构之图为“想象”之境,此为高考常考的“虚写”,“虚实结合”考点。如图:

 

整首词的要点可在下图尽数展示。如图:

 

下阕“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中的“动词”的运用,以及上阕秋景图中相关意象使用的“动词”皆可看出诗人并非悲秋之人,诗人豪迈的气概,结合词作的背景,不难判断出该词的主旨,那便是:

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