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专刊:王关朝

 高世现 2020-09-19
Hot

中国第一本跨界文艺综合类周报

THE FIRST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WEEKLY OF ARTS IN CHINA

王关朝专刊

王关朝近照

时间的温度就是历史的温度

撰文:高世现

       在长沙王关朝家里,我看到四壁满挂他这几年创作的油画,我有些惊讶,在它的画面上我看到了时间的慢,在墟市缝鞋的老妇,楼顶晒玉米的金黄的时间,七八十年代的标语,所有这些,我仿佛看到美术的节奏,都瞬间定格在这“慢艺术”之中了。我们都进入到后工业时代了,王关朝总是晚一步,我很看重这与世界不同步的特点。

时间的温度就是历史的温度,王关朝的油画是“生活之魅”的再生,所有的画面,它都来源于生活场景。中国现代油画的整体感觉,还是照片的感觉,人物远近空间的关系,都是照相机的镜头,少了画家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多数是靠的是照片这种绘画的第二媒介,,缺乏对于生活的直接形象记录,少了第一媒介自然和生活,整个状态可能被动而僵化。

而王关朝的油画,褪色的记忆系列也好,云南风俗系列也好,都是亲身经历,尤其云南风俗系列处处可见体验生活的图像情节,突破西方现代油画语言“唯我”的格式,开拓出“澄心观照”的写意景物与人物。王关朝油画的“慢艺术”是以“褪色的记忆”以及“大自然的原色”刺激了这个“快时代”的另一根神经,让人们感受到它们坚韧的存在。这种存在本身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它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舒缓而持久的弥散性支持,“慢艺术”是一种慢慢前行的、绵绵不休的、难以遏制的艺术力量。

画家物语

随笔

老太太的鞋子做得非常精致、漂亮,能让我回忆起难忘的童年。

爱情篇


成画记

撰文:王关朝


       画者对画作的感情只有作者自已能够体会,不是在乎用了多长时间,耗了多少精力,更不是花了多少成本;而是投入的感情和与此作品创作中的一些相关故事,创作出一幅作品一定有一个故事,因此作品就是画家的心头肉,既便是被收藏心中也恋恋不舍,更别说随便送人了。

      我曾经为了逃避应酬而去了云南中部的一个小镇,并立刻被那里迷人的风景、纯朴的民风、适宜的气候所吸引,在那个小镇上一住就是六年,期间也创作了《云南风俗》系列油画作品。

       在云南的生活充实而悠闲,到田间望天高云淡,看起伏的群山上悠悠转动的大风车;去乡下欣赏有明淸古建筑风格的民居与财神庙,闲下来就拿起画笔尽情涂抹;最感兴趣的是赶集时去农贸市场,那里有山里人用竹篓背来的各种山货,大多是我平生未见,还有他们穿的各式民俗服装、佩戴的饰品,我总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搜寻,以满足好奇之心。

      又一个赶集的上午,我兴冲冲地赶往集贸市场,忽被一个做布花鞋的老太太吸引了,老太太也许已年过八旬,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赶集她都会出现在路边摆鞋摊,多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老太太的鞋子做得非常精致、漂亮,能让我回忆起难忘的童年,也引来路人的赞许与围观。此刻我也驻足观看,阳光斜照在她的脸上,映托出一种宁静与慈祥,还有一丝隐藏在心底的苦涩,穿针引线的右手不时画出一个个美丽的圆弧。我突然有一种茣名的激动,跑回画室钉上画布、挤好颜料就开始构图。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将此画完成。期间也常去远距离观察老太太,生怕打扰了她。


      作品完成之后我再去市场时,惊奇地发现老太太没在路边摆鞋摊了,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我心中涌起无限的失落,将作品挂在屋外让路人看。认识老太太的人告诉我:老太太不差钱,儿女们都在大城市做大事业,她不愿随儿女们去大城市,又怕儿女们过多牵挂自已,就用做鞋摆摊来打发孤独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和路人熟人聊聊天。问到老太太的去向,大家都不淸楚,有人说现在老太太年纪大了,被小女儿接去了上海;也有说跟二儿子去了昆明。而我更多的是望着画面中的老太太发呆。

       我慢慢感悟到这是一种美,无论是画中的鞋子、慈祥的老太太,还是云南平静的生活节奏,云南人的心灵,这些都是《云南美》。

王关朝油画作品欣赏

褪色的记忆


云南风俗



文化参考报

微博@文化参考报

微信:wh782108107

官方客户端:在各应用市场下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