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艺术新青年005期:郭小端(广美)

 高世现 2020-09-19
Hot

 中国第一本跨界文艺综合类周报

THE FIRST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WEEKLY OF ARTS IN CHINA

艺术

青年

艺术新青年开栏话

告青年书:

劲风从未来吹过来,已鼓满在你们的双翼中,力量如此狂烈。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的重组、调整、校准、运动、变形,你们将像一个交响乐团,将提前占用公众的时间和思考。你们,如朝日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宇宙间之事只有青春无穷,艺术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All the World's Futures,来吧,你们的先锋精神,你们的新人格,你们创造的思维风暴。(执行主编:高世现)


本期新青年 

郭小端

       郭小端,女,1995生于广州,广东广州人,现读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学院版画系书籍装帧艺术专业。作品《淼旅》入选第四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

广州美术学院

 郭小端 

造型学院版画系

想象力工程师:郭小端

高世现

       郭小端最可贵的就是,她有自己独特观察世界的心灵通透,她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比如她的《银鱼的背》听从潜意识的召唤,后背狰狞的插座在咧开的银鱼口内,去表达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我仿佛看到东方女达利的一种偏执狂临界状态。众所周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银鱼的个别物种渐危。而画面上银鱼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一排细齿,面对插座的充电拯救,或是入侵,它的挣扎之牙在此人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读郭小端的画,我既看懂细节,而从整体上,又感到荒谬可怖,违反逻辑,怪诞而神秘。这种潜意识的景物,其实都是郭小端主观地构思出来的,颇见想象力。而在《潜系列》组画作品中,也是用分解、重叠、综合、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郭小端创造了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但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灵感来源,也容易会晦涩难懂,希望郭小端今后在绘画语言逻辑性上,加强意象的细节描写,以及东方古典的及时补救。


作品选登 

郭小端

郭小端 《潜系列·静》 石版 42×55cm 2016.04

郭小端 《潜系列·境》 石版 49×38cm 2015.12

郭小端 《潜系列·镜》 石版 23×35cm 2015.11

郭小端 《神童》 石版 25×32cm 2014.11

郭小端 《无闻》 石版 25×28cm 2015.03

郭小端 《银鱼的背》 石版 24×30cm 2014.11

创作阐述

      我以石版画作为创作的语言基础。从大二开始,每学期为期一个月的版画系选修课。而我的石版画就在这些短短的选修时间里完成。

      现代艺术形式有着向越来越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但石版在空间上是受限制的,所以我以传统的绘画形式,不追求直接的视觉冲击,而是发掘艺术语言的传统与条件,将自己的想法与想象注入作品中,以求在有限的视觉空间里存在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主要是用写实的直接描绘手法,将现实事物有机的组合而构成充满趣味和想象的画面。

        在我前期的作品里比较明显的都是直观的现实记录与组合,加以联想与隐藏的含义,没有形式的视觉张力,只把自己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赋予画面,让观者到画面里寻找潜在主题与暗示。

        在《潜系列》组画作品中,除了比以前加强了绘画质感要求,也扩张了给予的心理想象空间,《潜系列·镜》里表现的是个体的独自对话,给予人物的定位想象以及一个现实个体与幻想个体的对比与联系。而《潜系列·境》表现的则是个体与实体空间的对话,可以通过主体变换,实体空间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对比,是个体对比的延伸,也是我将视线从自我转向外界的延伸与改变。《潜系列·静》里我尝试加入现实社会元素,尝试表达自我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话,把现实与幻想的关系更具象化。视线从空间局限跳转到当今社会,目的是让联想空间更具象和更容易寻找潜在主题的提示,对艺术和社会认识的自我突破。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的传统载体,受各种苛刻组成条件所限,但如果作者将自己的想象带入其中,积极将故事、感悟和态度注入作品当中,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更多乐趣与感受,观众的想象力不再受作品尺寸大小的限制,那么画面本身带来的力量就不会因那些条件而有所减弱,并让人目不转睛。为有限的视觉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心理空间而努力着......


老师荐语


       在郭小端的版画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她以荒诞、不合常规的方式展示自身的生存体验,以及对当下境遇的思考。在迅速发展的社会氛围中,郭小端敏感的观察到这个时代的奇异之处与变化,通过石版画的专业语言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在她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里自由穿梭,把日常中一些互不相关、看似不协调的物类魔幻般结合、穿插、并置在日常化的“荒谬”的画面中。透过这些被她精心的制作与摆布,所营造出一种矛盾的不安、现实和荒诞的交错,无疑可以引起对当下生存境遇和未来的诸多思考。郭小端从生活出发,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当代视域下社会生活的新图景,也为今后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留下了无限的可能性。
                                     李长兴  广州美术学院讲师 

郭小端《轮回·阿修罗道》30x30cm  2016.10

郭小端《轮回·畜生道》30x30cm  2016.10

郭小端《轮回·地狱道》30x30cm  2016.10

郭小端《轮回·饿鬼道》30x30cm  2016.10

郭小端 《轮回·六道》 53X76cm 2016.7

郭小端《轮回·人道》30x30cm  2016.10

郭小端《轮回·天道》30x30cm  2016.10

创作阐释


我的插画作品是名为《轮回》的插画创作。我受英国艺术家Joe Fenton的作品的影响,在他的作品里得到画面效果的启发,便有了一系列以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来表现其元素与氛围的插画创作。

六道表示因造左善恶各种业而带来的六种果报,并随顺当世界观称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在画面里,我以墨点的堆积仿效这种“业”的积累,来表现这个生死之轮。在大的插画里包含了六个生死轮回后的去处,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元素以直观的具体事物形象表现抽象的六个轮回之道。而在六幅分别代表六个轮回之道的小插画里,更详细的描绘了六道里每一道的特征与形象:天道的修禅和断想,人道的造业与因果,阿修罗道的好斗与染污,畜生道的瞋恚与愚痴,饿鬼道的贪欲与厄苦,地狱道的酷刑与恐怖。

目的是让观者通过画面了解到六道的信息,以及佛道常给予我们提到的善恶之因果。为了更清晰的一次性体会整个轮回,我还用动态插画的方式来展示另一种视觉效果,我将传统插画延伸创作,更赋予画面生命力与吸引力来展现内容,更直观的传达其中蕴含的信息与寓意。


创作情景 

郭小端

艺术

青年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是中国艺术状态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周刊以独到的文化视角,打造正在形成中的未来艺术新势力版图。《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尤其致力发掘艺术新锐和关注先锋人物,特设“艺术新青年”专栏,旨在体现各大美院教育水平,也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对美术的追求和创作精神。

   稿件要求:作品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尺寸,近照(含创作照、生活照、活动照)5-10幅,个人简介。最好附有创作观念、创作手记等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