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特刊:邓子平

 高世现 2020-09-19
Hot

 中国第一本跨界文艺综合类周报

THE FIRST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WEEKLY OF ARTS IN CHINA

邓子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画家,中国海洋协会画院研究员,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特级教师。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古谣新唱雏凤声

——邓子平中国山水画探索之路 

                          曾荣    

        中国传统山水画从古典型态走向现代型态,正经历着许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当今,日益城市化的现代文明,不同程度上摧残和重组了传统山水景观,也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致牵动人们对东西方不同文化的比较思考。国画家自发地追随时代,用艺术形态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同,让自己适应多元文化的冲突,以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艺术价值的尊严。  

  邓子平以现代生活感受为起点,用新视觉探索着他的追问。

         邓子平从小喜欢绘画,深受家庭薰陶,尤其大哥邓子敬的谆善教诲。如今,大哥邓子敬的“海”、二哥邓子芳的“花树”,巳是中国画坛上标识个性的独特符号。邓子平既要与兄长区隔开来,又不舍内在的关联,这种情感纠结,也一再融入他的艺术追问。

源自生活的形式美,开启了邓子平寻求新视觉元素的窗户。那年,他跟随邓子敬到陵水南湾新村港写生,海边鳞次栉比的高脚屋和参差错落的村舍,碧波中星罗棋布的网箱和阳光下熠烨炫目的魚排,这处景物与他心中的山水神态互相冲撞出火花,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邓子平将眼前构成物象美的主要元素抽离出来,就是点、线、面及几何图形、色块,它们脱离物象就成抽象的了,在高、低、横、竖、曲、直中,突出节奏特点,强调形象的构造美。构造美是山水画意境、笔墨三要素之一,它体现山水丘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魅力。邓子平从这个魚村出发,开始构造新视觉的万花筒,最初把力量投射在对象的装饰  性上。

        装饰性是中国绘画源于原始工艺纹饰的本质特征之一。邓子平的努力,表现出对传统的寻根和回归。他早期偏好带有强烈装饰性的图章式构图,后来逐渐宽松的画面,仍保留着均衡、对比、严谨的构成。他在长期实践中忠实自己的感受,以平行、均衡、和谐的布局表现古典的典雅,以奔放、动荡、带有暗示性的线条塑造空间的层次,以平面性积染为主、辅以现代设计手段,将平凡、甚至卑琐的当代物象脱变为诗意的升华。《波光》就是新视觉构成的新形象:海边的木桩纵横伸展,光影被春风吹得卷成很有韵律感的纹样,纹样似线再伸展,竟犹如玄幻沉浮的 游龙,正是野趣盎然的一方水墨空间邓子平深谙艺术是表现对象内在的生命的。当他用新视觉观察现实物象的时候,总会进行人与自然的对话,他笔下的自然,已是具有生命力的第二自然。因此,他时常徘徊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抽象是无形的;具象是具体的客观实物形象。他的对话时而抽象、时而具象,实际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错,中国画既要保持传统的审美韵味,中国画又必须推出现代化的新形式。中国画如何在这种限制中找出创新的规律,已经成为创作自由的必然之路。邓子平致力于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寻觅新的平衡,以作品的内在法则营造自巳的现代艺术。他从现实物象的新视觉入手,移景换形,觚叠重组,用新形态的构造美,有力地带动笔墨、语境的变革,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如《海上见来烟》、《金色港湾》、《海边即景》等。这些画作在静气中流动着古拙,有着节奏很强的现代韵律感,更难得在野趣中充盈着童真的稚气,他的童趣犹如儿童作画的错觉显得“稚拙”。或许,这就是郑扳桥所言:“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这些年,邓子平倾心打造“魚排湾”,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湾区,他对 平凡质朴的物象有着宗教般的迷恋,用习俗常见的小艇、风帆、魚排、网箱、槟榔、椰子树和高脚屋,搭建起传说中的精神家园,一幅又一幅地实验着新视觉、新图像的探索画作,将自己真实的生命感受和视觉经验,凝固在某一具体的空间和抽象的时间。其中,一帧《泊》道出作者的心声:这里停靠着希望,一种纠结着的幸福感。邓子平的“魚排湾”系列,它独特在于表达了新图像与价值原点的血脉关系,一边是拯接传统的渴望, 一边是呈现当代的真诚,他用现代形式诠释着一支古老的歌谣。

邓子平作品欣赏

文化参考报

中国第一本跨界文艺综合类周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