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高呼“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自缢于煤山。《明史》评价他:“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01 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朱由检死时,将所有的罪过全部都推给了自己的臣子。表明了自己落得如此下场,明朝落得如此下场皆是由于身边有奸臣贼子的唆使。后世人们评价朱由检,常常认为他生不逢时,身不由己。尽管他多疑,不识人,但是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无错也无功。如果在一个和平期间,他肯定是一个明君,说不定还会有一定的作为,然而在明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就显得有着力不从心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剧照 随着京都被攻破,无数大臣纷纷逃往南方。如《红楼梦》中所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此时首都被破,皇帝自杀,明朝失去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其仍然把持着长江以南最为富庶的地区。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明朝留都南京的文臣武将们,一致决定拥立明室藩王朱由菘登基称帝,以用延续明朝,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之际,便举兵挥师北上,恢复国土,一雪前耻。 ▲南京明故宫遗址 明崇祯十七年5月,朱由崧在南京即位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南明由此正式成立,朱由崧成为南明首位君主。在朱由崧登基之时,吴三桂刚好将多尔衮迎入北京,不久之后清军便占领了整个北方。然而仅仅八个月之后,清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不久南明兵败,朱由崧在逃往芜湖的路上被抓,随即被押往北京处死,死时年仅四十。 02 令人奇怪的是,南明当时占据着最富庶的南方,兵多将广,钱粮无数,文武官员在国破家亡之际空前团结,军民更是发誓要一雪前耻,为崇祯皇帝报仇。那么为什么,朱由崧仅登基不到一年就殒命?是清军太过强大?对此专家则表示,看他干了些啥,这样已经是便宜他了。 ▲清军剧照 《明史》中这样评价的朱由菘:“性闇弱,湛于酒色声伎。”据说刚刚登基的朱由崧,便急不可耐的下令选全国各地的美女入宫,充实自己的后宫团队。这一出使得民间各地纷纷嫁女避祸,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明故宫城墙遗址 后来清军南下之时,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在战场上和清军拼得你死我活,而朱由崧却还在对着自己的朝臣感叹:“后宫寥落,旦新春南都无新声。”并随即下令在全国开展选美活动,以充实壮大自己的后宫队伍。据史料记载,朱由崧不仅荒淫无度,甚至还残忍变态,一日害死两名童女。整日沉迷于声色之中,不理朝政,朱由崧简直是昏君的代表。 ▲南明初期形势 除此之外,朱由崧因整日流连于声色之中无心朝政,于是将所有朝政事物全权交给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这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压榨百姓,收受贿赂,以此来养肥自己的钱库。南明朝廷刚刚建立便露出亡国之象,如此腐败不堪的境况之下,又怎么能建立起一个好的政权,南明又怎么可能国祚绵长? ▲弘光朝廷铸造的铜钱 不久后,清军在收拾了李自成之后,占据北方大地,休养生息,肃兵励马,整顿军纪,早已经做好充足准备和南明展开决战。尽管南明兵强马壮,不缺粮食,然而比起在马背上久历战争的清军来说,还是差了很多。 南明弘光元年,朱由崧在北京被凌迟处死,至此大明气势已去,再无力回天。 结语 历史上评价朱由崧昏庸无道,沉迷酒色,不修内政,然而现在却多有纷争。有人认为是东林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还有人认为是清朝为了让自己叛乱的名声更加好听,所以极力抹黑朱由崧。然而不管是何种原因,成王败寇,早已成定局。 参考资料: 《明史》 《红楼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