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桥驿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不是主谋这疑案证据都在!

 人众众人 2020-09-19
 中国历代王朝,隐藏着太多难为人知的秘密。什么明朝三大案,什么清宫四大案,什么宋史三大案,素为我等吃瓜群众所津津乐道。
在这里面,宋代三大疑案因为年代更加久远,也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尤其是其中的首案——陈桥兵变案,这一起决定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著名王朝兴起的政变,更是让历来参史者兴味十足的。
金庸大侠先祖,清初大诗人查慎行就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道尽其中秘幸。
> 这个疑案,论事件过程,并不复杂。它的线索什么的,倒是一直都清清楚楚的。
它唯一的争议点在于:这起兵变,最后得以黄袍加身的主角赵匡胤,到底是真无辜懵逼,被迫接受部下的劝进,还是自始至终都是蓄意预谋,一本万利得到江山的同时,还有意装成白莲花,获取人畜无害的美名呢?
依我看,说这是一起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大戏,那证据是完全充足的。
从事先的征兆看,赵匡胤其实一直都有很大的权力野心,他又足够的作案动机,也一直有作案的准备。
在周世宗还在世时,他就已经部署,开始铲除异己,获取军权。我们知道的是,显德元年即954年,柴荣即位为周世宗时,赵匡胤得到快速升迁。两年后,就已经是禁军最有强力的势力集团。
他很有意组建起“小朝廷”式的智囊班底,比较著名的,就是日后的宰相赵普,还有自己的弟弟赵匡义,以及定国军掌书记吕余庆等,其志不在小。当时,妄图觊觎帝位的还有两人,一为张永德,一为李重进,都是前任皇帝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与外甥。但很快,张、李二人都得到了莫名其妙的谣言中伤,现在的研究已经可以断定,都是赵匡胤在作手脚。他也如愿取二人之位而代之。
本来,也许这仅仅只是一个预想,可偏偏天助赵家, 此后不久,周世宗北征回京,染上重病,留下年仅7岁的幼主恭帝,一命呜呼。
> 异己剪除、先皇病逝,至此,赵匡胤的势力已经无人可挡了。当时的京城禁军,基本上都是由赵匡胤的密友或者拜把兄弟把控。
赵匡胤篡位的谋划,算是提前正式启动了。他在当时,要谋位搞定朝廷内外,本身易如反掌,唯一的困惑在于,他到底有何名义顺理成章地披上那一身黄袍?毕竟,他深受皇恩,老柴家真的对他恩重如山,即便五代十国时篡位是家常便饭,可毕竟是有违道义、伦理的。赵匡胤面子薄不说,最重要的是,他如何向臣民们交代,如何服众,如何不成为部下的仿效对象?从情理上考察,说赵匡胤导演了这出戏,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其实,在赵匡胤动手之前半年多,朝野内外就已经有声音传出。当时的殿中御史郑起、韩通之子韩微,都分别或上书或劝告,希望宰相范质、禁军将领韩通处理这个事情,只是他们都不为所动,错失了良机。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前后,正是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赵匡胤借口北上抵御敌军,大军出城。他很异常的举动,纯粹装模作样的表演,未免发挥过度了,也可断定他确实是装傻而已。那天正月初三,首领赵匡胤竟然一反常态喝了很多酒,很早就入帐睡觉了。
而与此同时,赵普一方面派快骑快速回京,通知同党做好内部应变;一方面则处暑外面诸将,环列等天亮,准备立即拥立。这番操作,实在是过于明显,这种级别的调动,没有赵匡胤的幕后指挥授权,赵普一区区书生,如何指挥得了一兵一卒?
> 整个两宋,官方的文献,一概都说赵匡胤事先不知情,实际昭然若揭,是要为自家政权篡夺得来的性质粉饰一番的。
可一些蛛丝马迹,还是留下了太多端倪。除了上述那些明显的步骤安排外,还有许多细节依然说明了密谋的实情。
比如,根据《挥麈后录》,赵匡胤在出征之前,竟然特地将自己一家老小都安排到了佛寺,严兵把手,显然是以免受到挟持;
比如,依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赵匡胤征伐前,故意散步了许多谣言,让京城内人心惶惶,显然又是预先做好了“舆论攻坚战”。
种种迹象都表明,赵匡胤是这起政变的幕后主谋。他羞羞答答,欲盖还遮,说明他确实良心未泯,很注重名声吧,他日后能善待皇室、善待大臣、未必不是这种还存的厚道和亏欠心理在起作用。
当然了,说的迷信一点,他日后也不得善终,还惨死在自己兄弟斧头下,也未必不是天道往还的报应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