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头村口 我的《古城漳州》专题图文博客发表至今已经有51篇了。我的同桌老同学洪应州先生对此很关注,多次为我提供漳州古城遗址的相关信息。洪先生退休后继续上班发挥余热,那天正逢周末,晚上QQ聊天时,他发出邀请“我明天带你去桥头村楼内社看石楼,值得一看。电动车二十分钟到。”我立刻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第二天(2014.3.30)上午,我和洪先生骑上各自电动车前往桥头村。桥头村属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的管辖,位于朝阳镇偏西靠近漳州机场,东与漳郭铁路相接,西与漳州机场相邻,南与芗城区饲料批发市场相望,北与芗城区浦南镇接壤。 沿漳郭铁路边的水泥道路骑行,我们很快就来到桥头村,村口路边立着一块石头,刻有“楼内社”,落款是“2009年9月”“釜山古城墙”,往右拐不远就看到一座石砌城墙,这就是“釜山古城墙”,城墙旁边是一条河,一条古老破败的石桥从河上穿过。古城墙只剩一段,约有200米长,1米厚,2米高。还有两个城门:“迎台门”和“孚允门”。城墙上长有17棵古榕树,枝繁叶茂,形成壮美的 “根瀑”奇观 这片残存的古城墙太珍贵了!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些令人激动的画面。 洪应州告诉我,这是明代古城墙。原来楼内社是应州的出生地,儿时住的老厝还在。楼内村历尽沧桑,老厝所剩无几,多是不住人的破旧的空屋。 应州带我到他亲戚家,这是一座漂亮的四层“洋楼”,登上顶楼,举目四望,到处是新建的“洋楼”,曾经鼎盛辉煌的明代“釜山古城”只能凭幸存的古城墙来想像和构思。下楼后,应州带我到他的老家—一座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老厝:古老的厅房依稀可辨当年的豪华。此情此景令我伤感,浮想联翩。站在大厅前,我为应州拍照留影。 走出老厝,我们来到古城墙头,城墙对面是一座新盖的庙宇,即“釜山宫”,村民告诉我,这是在老庙废墟上新盖的,寺庙里外金碧辉煌。“拆旧建新,相同的建筑材料,千篇一律的风格”,这已经是漳州寺庙建筑的不变模式,无法吸引我的眼球。老人们在城墙榕树下泡茶聊天。“釜山宫”与古城墙之间是一片狭长的空地,有会场,篮球场,健身器械等。这里是楼内村的健身,休闲,宗教活动场所。城墙对面,四五层高的新楼麟次栉比,大有压垮城墙之势。城墙边沿的石墙,居然被当成墙基盖起一座新房。站在城墙外的小河边远望楼内村,破败不堪的明代古城墙的风采已经黯然失色。曾经繁华的“釜山古城”已经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留下这段残破的墙体,让我们回味,冥想并思索。 回到家里,我查阅了《漳州文史资料》,原来“釜山古城墙”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桥头村始建于明万历辛卯年,据说由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1524-1600)建城于楼内自然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桥头曾经是万商云集的一个商贸码头。 林士章是漳浦县第一个官至尚书的人(尚书是中央正部级的行政长官)。明万历九年(1581),林士章致仕归田,年仅58岁,到漳州后,得知老家漳浦因靠海而经常有海匪倭寇骚扰,便打算在漳州城买田置地住下。就在漳州城北偏僻乡下(今龙文区朝阳镇楼内社),买下一块地建土城(原叫釜山),为安全起见,便在田宅周边拱筑石寨城。 这片明代古城墙,先前有1000多米长,东西约为250米,南北约为200米,墙高7米(另有4米之说),厚1米,开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南门是“迎台门”(“台”是古人对客人的尊称,如台兄、台甫、台端、台鉴等,因而这个“迎台门”实际上就是迎客门,相传是林士章所题,落款是“万历辛卯立”),西门是“孚允门”(三旺为孚,故曰孚兑。按村里老规矩,凡办丧事须由此门进出,以图吉利、去邪消厄),东门和北门都是虚门(按照当时明朝律法开四个。 整座古城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合75亩。内有房屋数百间,巷道全为石头镶砌,建筑时每年石头只有等河流汛期时从外界输进。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13年之久完成全部的建筑。立有碑文为志。石寨面临港汊,林士章命人疏通,扩大河道,引入九龙江水,以便利灌溉、航行,又在河“长桥土楼” 由于石寨高陡,土匪不敢随意入侵,百姓生活明清时期至解放初期,这里成了附近繁华的商业地区,人称桥仔头圩。每逢农历一,四﹑一些打拳卖膏药的江湖班子,看相的术士拔牙的郎中,说书的先生等小商贩群来群往,形成了热闹的圩场。当时很流行的一句俗语最能表现其繁华,这便是“空箩担赴桥仔头圩”。 林士章在“长桥土楼”生活了近20年才回迁回漳浦老家。到了清初,林士章的后代经不起匪盗骚扰,才迁回漳浦长桥一代。明将黄梧(平和县肖岭人)归顺清朝后,剿匪平乱有功被封为“海澄公”驻守漳州府,在“长桥土楼”设立营区,长期驻守,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楼内村民黄姓居多,还有陈林姓村民, 多为后来经商迁入定居。如今城墙内“釜山宫”前每逢农历七月二十一都搭起普度公的祭坛而声名远扬,据说此传统源于楼民先祖黄梧祭祀战死沙场的将士. 1958年,“釜山古城墙”还保存完好,因兴修水利,古城墙被拆毁了四分之三,后经楼内农民强烈要求,南门至西门200多米的城墙才得以保存!时过境迁,幸存的城墙条石依然被村民们拆去建房,令人心酸。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漳州古城保护历程的缩影!漳州是中国一座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名城,到如今,大片的古城遗址毁于一旦,断裂的古城文脉已经永远无法修复! “釜山古城墙”的探寻令我惊奇,也令我伤感,一座原本完好的明城墙就这样一步步毁于我们这一代!而且没人“买单”!究其根源在民族性,“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远是宝贝!任何人无权拆除损毁”,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心往一处使,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最后应该感谢洪应州老同学,本文的诞生得益于他的热心关注和帮助! 2古老破败的“长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