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来到德累斯顿古城,扑入眼帘麟次栉比的古老皇宫,教堂,歌剧院顿时让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其震撼程度难以言表!当时,我对德累斯顿在二战遭受大轰炸的历史还不很清楚,以为是二战普遍的常规轰炸而已! 如今开始着手整理在德累斯顿拍摄的照片和查询德累斯顿古城的历史资料,才比较清晰地了解二战期间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惨痛历史(详见我的上一篇博客《毁灭文明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写完后心情依然难以平静,脑海中一直缠绵这样的思绪:如今修复后的德累斯顿范围小很多,却依然古韵盎然!如果没有二战,或者没有这场大轰炸,德累斯顿将以怎样的惊世骇俗之古城原貌展示于世人?该有多么震撼啊! 德累斯顿有"世界建筑宝库"“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之称,被视为欧洲最美的城市和巴洛克风格的典型城市,拥有茨温格宫、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圣母教堂等众多赫赫有名的建筑。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 七十年后的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创伤尚未完全恢复,令人感慨万千!了解这段历史后,我脑海中劫后重生的绮丽而古老的德累斯顿,从此增添了一份悲凉与伤感,永远挥之不去! 言归正传,先来介绍德累斯顿歌剧院,因为导游先带我们来到这里.这座歌剧院又名森帕歌剧院,是19世纪建筑师森帕的杰作之一。由于出色的音响和华美的内部装饰,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1945年在美,英大轰炸中部分被毁,1985年重建。 在音乐风气极盛的德国,塞帕歌剧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世纪初落成之后,包括瓦格纳“唐豪森”等歌剧均在此首演,俨然德意志音乐之都。 德累斯顿歌剧院的外立面由三层(外观上)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拱廊和壁柱构成,最上一层向内收入,形成二层顶部有屋顶平台的外观特征。类似柏林皇家剧场的形体构成手法,建筑主体的两侧“插入”了两个折衷风格的古典神庙(希腊或者罗马)。德累斯顿歌剧院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平面(观众厅外侧轮廓为弧形)直接反映了观众厅和其外侧休息厅的形状。这一特征,使德累斯顿歌剧院在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自1841年落成后,这歌剧院遭逢两次被摧毁的厄运,1985年第三度重新开幕。华格纳、史特劳斯、韦伯等音乐巨匠,都曾是这演奏厅的常客。许多瓦格纳歌剧的首演都在此进行。这座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歌剧院,使德累斯顿一举成为音乐的中心。其中德国交响乐团,演出歌剧时改称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1548年创建于德累斯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该院迄19世纪中叶,仍以演出意大利歌剧为主。1816年韦伯接任经理,并予整顿改组,而极力注重德国歌剧的演出。1843年10月20日,瓦格纳的杰作《里恩济》首次在德累斯顿歌剧院公演。翌年1月2日,该院在瓦格纳指挥下,又予其杰作《漂泊的荷兰人》一剧首次演出。自1843年起,瓦格纳任该院指挥6年,是该院艺术复兴的主要动力。 1995年2月,著名的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伯纳德·海汀克率领下,以一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哀悼德累斯顿市城毁50周年。 我们来到德累斯顿歌剧院前的广场上,四周环绕着茨温格宫、萨克森宫殿、霍夫大教堂教堂等古老壮丽的建筑,广场中矗立着萨克森国王的骑马青铜像。此刻已是傍晚时分,站在夕阳下的广场,环顾四周绮丽无比的王宫建筑,欧洲古老建筑的崇高、和谐和完美在这里得于淋漓尽致的展示!心中不觉涌上一种渴望留住这种完美的冲动,此时此刻的我才真正领会 “古建筑是凝固的文明”这句话的含义。 我拍摄了很多歌剧院建筑外观的细部,可以看出新旧石头的区别,黑色石墙都是大轰炸前的原墙体,并非炮火熏黑,而是这里的石头年代旧了就变黑的缘故。 谢谢观赏! 2夕阳下的德累斯顿歌剧院广场 29窗细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