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心中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风采(网络老照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1935年写的诗词《七律·长征 》,我们这一代人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我二次到四川,在体验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之后,很想领略“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风采,这次终于如愿!但却非常失望! 失望之一:泸定桥正在大修,失望之二:泸定桥已经被"淹没"在新建的高楼中,古老韵味﹑历史风采荡然无存! 泸定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川西大渡河上。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 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 “飞夺泸定桥”使泸定桥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沿318国道从成都出发前往亚丁,来到泸定县城,国道在大渡河东侧,西侧是泸定县城,铁索桥横跨两岸,正在维修,铁链大部分拆除放在桥头堡旁边的地面,东侧的观音阁也在维修中。当我们沿泸定桥东侧南边距桥头堡越300米前往泸定桥时,我问导游:怎么没看到对岸的桥头堡?导游手指对岸说:那不是吗!原来对岸泸定县城高楼林立,桥头堡和左边几座老屋都被"淹没"了,一眼望去很难辨别! 我特意下载几张网络老照片与我的照片做对比,反差很大,在老照片里可以看到泸定桥周围的老房屋,很有韵味。现在的泸定桥完全处于现代建筑的包围中,古老历史韵味荡然无存!此情此景与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很多保护现状如出一辙!(我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古城保护就是一例“典范") “只要经济发展,老祖宗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都可以抛弃或不顾!”且不说泸定桥是中国重点文保,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红色文保,连这样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得不到中国共产党应该有的保护,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更难有保障了! 泸定桥现状是当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发人深省,令人担忧! 
2泸定桥现状:对岸桥头堡已经被县城高楼“淹没” 
3被县城高楼"淹没"的泸定桥 
4往前走终于看清桥头堡 
5大渡河西侧桥头堡  6东侧桥头堡(我已经无法再退远拍摄了) 7维修中的东侧桥头堡 8维修中的东侧桥头堡 9拆下的铁链放在地上 10我在东岸拍桥头堡  11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12东岸桥头堡后面的观音阁(我已经无法再退远拍摄了) 13长焦远拍西岸桥头堡 14西岸桥头堡(网络照片) 15过去的泸定桥风采依存(西岸拍摄的网络老照片) 16过去的泸定桥风采依存(西岸拍摄的网络老照片) 17这是2007年的网络照片:泸定桥风采依存,后面是观音阁 18过去的泸定桥风采依存(西岸拍摄的网络老照片) 19西岸拍泸定桥,已经出现新建筑(网络照片) 20东岸拍泸定桥,背景县城开始出现新楼(网络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