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百老汇大厦与外白渡桥 1。横滨正金银行 1。横滨正金银行-夜 1.横滨正金银行.中山东一路24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建于1924年。是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大楼底层用大型块贴砌。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2。扬子大楼 2. 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建于1920年,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目前使用者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山东一路26号,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该楼建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曾为此故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 3。怡和洋行大楼 3。怡和洋行大楼侧门 3。怡和洋行大楼正门 3。怡和洋行大楼科林斯立柱 3.怡和洋行大楼夜 3.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 新的怡和洋行大楼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洋行施工。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一、二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三至五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五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同银行不一样,大楼内不设营业大厅,但是每间办公室的设计和装饰都十分豪华。 4。格林邮船大楼 4。格林邮船大楼 5。东方汇理大楼 5。东方汇理大楼大门 5。东方汇理大楼门眉 6。原英国领事馆 6。教会公寓 6. 原英国领事馆(外滩). 中山东一号33号,建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1843年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先在县城内租屋办公,1849年在现址建成领事馆。1870年12月被一场大火无情烧毁,1872年开始重建,1873年建筑完成.面临黄浦江的门前是大草坪,是外滩唯一拥有大片花园绿地的建筑,这幢建筑绿树环绕,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解放后国旅上海分社、上海外资委等进入大院,所幸,该处的建筑风貌基本保存了下来, 是外滩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幢近代西洋建筑。33号包括四栋楼:原英国领事馆、领事官邸、教会公寓和新天安堂,编号分别为1-4号楼。 7。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 7.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位于上海北苏州路20号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楼高76.7米,双层铝钢框架结构,22层,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1930年夏季开始动工兴建,投资500万两银子,1934年春季竣工,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设计,为英商投资所建,当年因在百老汇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 8。俄罗斯总领事馆 9。外滩信号台 至此,我已经介绍了外滩老建筑共26座. 据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统计,从外滩的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起,到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止,全长1.3公里,其中共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7处。这是准确的官方数据.而我2次外滩行走就能捕获26座,基本到位了,感觉很满意. 我会修正完善这些资料, 继续关注它们,我认为这些老建筑是在中国独特条件下诞生的,凝固着宝贵的历史与人文信息,非常珍贵,应该好好保护! 外滩老建筑群原本是形态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而现在簇拥的大量现代高楼已经破坏它们的整体感,当你从浦东看外滩的全貌,已经是新旧建筑的混合体,而历史的形态,既存在于单体中,更存在于群体里以及周边的大环境。外滩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不成功的! 外滩历史街区的保护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地.非常令人遗憾!我非常欣赏巴黎老城区的成片保留的方式,这才是一步到位的彻底保护,世世代代不留遗憾的保护,也是唯一正确的保护! (以上三集照片拍摄时间是2012年6月) 问这理2012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