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气势恢弘的教堂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宫,教堂是停放历代教皇灵柩和祷告的地方,与天堂直接接轨。在欧洲,最有名最有历史的建筑多半是教堂。这些庞大华丽的建筑积淀了太多时间,见证了太多变迁,简直就是欧洲文明成长的监护人。人若读懂了教堂,在一定程度上就读懂了欧洲。 著名作家梁衡有一篇《在欧洲看教堂》,对教堂文化的解读颇具哲理,文中有很大的篇幅谈到教堂与艺术,下面是此文的摘要: “教堂是一棵老树 ,什么东西都怕老,一老就有了资格,有了说法,有了附会、寄托和蕴藉。比如一棵老树,虬枝拂云,浓荫蔽日,有风吹鸟衔些种子落在糙皮枝缝间又生出些杂花绿草,甚而树上再长出一棵树。这树,枝上噪暮鸦,枯洞里宿野狐。有好事者就来附会鬼仙,寄托精神,披红献祭,焚香顶礼。它就成了一棵既有物质又有精神的树。但这必须是老树,越老、越枯、越怪就越好。亭亭小树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我把欧洲的教堂就比做这样一棵树。你总能从它身上读出许多树以外的东西。 教堂是艺术家手中的一块泥。 罗马和欧洲的著名教堂,大多数是经数代名家设计和监督施工而成。世界第一大的圣彼得教堂是公元349年开始建,以后历次重修,到16世纪更有拉斐儿、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大师加入,到1612年才完成现在这个规模,前后1300年。世界第四大的佛罗伦萨大教堂1296年开工,到1461年完成,前后165年。大圣玛利亚教堂是公元352年始建,一直建到18世纪,前后1400多年。一座建筑的修建动辄上百年,上千年,只有宗教的信仰才能维系这样的工程。这在东方也不例外。中国的云岗石窟修了50年,乐山大佛修了90年,大足佛刻前后700年。因为朝代可以更替,信仰却没有更换,并且又只有这种宗教式的信仰才能驱使人们将自己的精力、财力去做无限的倾注,并代代相续。一个教堂越是这样一代代地往下传,就越显得珍贵,好像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这是欧洲人最爱向客人显示的骄傲。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教堂成了一棵独特的艺术大树。我说,教堂对教会来说是布道的场所;对教徒来说,是寻找安慰洗刷心灵的地方;对艺术家来说,那是他手中的一块石料或者是一块画布。” 世界教堂建筑的精华在欧洲,在我的欧洲旅行博客中,有大量介绍欧洲教堂的图文视频,我从这些图片中选出部分,编成欧洲教堂集锦,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欧洲教堂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第一集的图片有《梵蒂冈圣彼得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奥地利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 《捷克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 《德国柏林大教堂》。这6座大教堂名列世界教堂前茅,在我的欧洲旅行中留下了最难忘的最震撼的记忆!最大的遗憾当然是这些照片依然无法传递我的真实感受:那是一种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力!不是语言和图片能准确表达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要亲临现场才能有真实的感受。下面对这6座教堂作简单介绍: 1梵蒂冈圣彼得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教堂以耶稣十二门徒圣彼得名字命名,其规模令人惊叹,能容纳5万人。教堂呈十字形,长212米,宽137米,高46米,平面积1942平方米,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现教堂于1615年竣工,取代公元32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个巨大的圆顶。登上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大型镶嵌画。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圣殿,同时还拥有众多艺术瑰宝,如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 5捷克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的美誉,如今这里收藏有十四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塔顶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大钟,钟楼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尖塔、尖拱顶与飞浮雕,是哥特式教堂外观的三大特色,因为历经建筑年代过久,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艺复兴等风格。 6德国柏林大教堂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德国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特点,不同于哥特教堂的尖屋顶,它的圆顶将原本很高的教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圆润丰盈的感觉。从建筑外型上,它仿照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2彼得大教堂二旁陶立克式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形成对称的环形 3彼得大教堂屋顶雕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