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6)

 问拍天下 2020-09-19

                             48.安献堂(鸡山路18) 1
         厦门是天然的优良港口,造就厦门在航运史上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据专家统计,从厦门出口的物品主要有陶瓷、纺织品,还有包括糖盐茶酒在内的农副产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洋文化也使厦门成为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基地,厦门成为睁眼看世界的较早代表。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厦门也成为西方殖民者觊觎的对象,他们把厦门当成中国的一个门户,特别对厦门的鼓浪屿更是虎视眈眈,把鼓浪屿视为人间的天堂,十三个国家蜂拥而至,给这个小小的岛屿烙下了深深的殖民印记,鼓浪屿成为了中国近代两个公共租界之一。

特定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在鼓浪屿上相互交融,这就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内涵。闽南文化、海洋文化、西洋文化共存于厦门地区,共筑厦门丰富的历史文化

鼓浪屿曾经有过两次别墅建造高潮。一次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美等13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建造了许多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第二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亚华侨回乡经商时上岛置业,短短15年内就建造了1000多幢住宅。

这集有10,跟前二集一样,雨天影响了我拍摄效果,拍建筑要晴天,我以后会补上好的,请暂时将就吧.

48. 安献堂(鸡山路18)该建筑是鼓浪屿唯一以条石堆砌而成的三层方块建筑,粗犷美观,女儿墙也采用花岗岩石装饰,像城堡锯齿,入口大台阶和主柱雨篷,洗练明快,造型独特,干净利落而又不失庄重与神圣,由美国安息日会1905年建造。美国安息日会最初在鼓浪屿以租用民房作为传教点的形式传教,后来通过美国领事馆以低价买公地,陆续建造了几幢楼房,安献堂即是其中之一。安献堂启用时,适值美国安息日会召开闽南各属友会联谊会,又逢这座教堂的奉献典礼,因此命名为安献堂。现为美华疗养院。

                   48.安献堂(鸡山路18) 2

49.殷承宗宅(鸡山路16)建筑为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青少年时代居住的房子。由殷承宗的大哥殷祖泽亲自设计建造,是依地形高低分成单层和带地下室双层的花园别墅。颇具法国韵味,建筑取材花岗岩,外观粗犷稳重,又具闽南特色.立面参差错落,屋顶平坡相间,线条简洁流畅,窗式各异.  1942年,殷承宗出生在殷宅,他12岁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离开故居。后留学苏联,归国后在北京工作。赴美定居后,仍眷念老宅,每隔几年都要返乡叙旧。殷宅现仍由殷承宗的二哥、厦门音乐学校校长、钢琴演奏家殷承典居住。他的弟弟殷承基同样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还是颇有名气的男中音歌唱家。现在的圃庵已由殷家兄弟共同出资重新修缮,是他们一家人聚会叙亲的场所

                         49.殷承宗宅(鸡山路16) (1)

                        49.殷承宗宅(鸡山路16) (2)

      50.鑫雅琪公馆(鸡山路14)公馆隔壁就是钢琴家殷承宗的寓所。地势优越,三面看海一面看山,在房间内即可饱览海景及雄伟的海沧大桥,视野相当开阔。与海滩及两个海滨浴场步行即可到达。院内建有经典的欧式小木屋,更有百年古树,豪华游泳池,复古钢琴等,整个布局散发着浓浓的后现代欧式奢华风格的味道, 

                                50.鑫雅琪公馆(鸡山路14) (1)

                                  50.鑫雅琪公馆(鸡山路14) (2)

                               50.鑫雅琪公馆(鸡山路14) (3)

        51.美国领事馆(三明路26)建筑整体造型洗练明快,流畅舒展,色调和谐。以红白两色为基调,东南立面设计白色通高大廊柱,洋瓦坡面,四面山墙呈五个三角形作为屋顶装饰,廊柱沿用古希腊科林斯柱式,建筑稳重形美,独具有美国建筑风格。美国于1844年在鼓浪屿田尾球埔边设立交通邮政办事处,代行领事事务,1865年改办事处为驻厦领事馆,租用三和路一楼房(现编三明路26号)为领事办公处。1930年,在原址重新翻建现原美国领事馆。1948年后,美领事馆曾借给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使用。解放后,曾作为厦门市干部疗养所。1979年又改作福建省海洋研究所。现产权归厦门外办设旅游酒店华风山庄

                   51.美国领事馆(三明路26) 2

                       51.美国领事馆(三明路26)1

                       51.美国领事馆(三明路26) 3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建筑设有高大欧式门楼,门楼由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式组合而成。门楼与主楼之间设有雕塑照壁,以大石阶为过渡,石阶两侧密植花坛石凳,短墙均有缠枝浮雕,最具特色。别墅的四根通天大圆柱正面支撑,突起的双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墙柱,流畅舒展的线条,颇有特色的女儿墙,以及古希腊柱式装饰,形成很强的主体感,产生富有韵律的外形美。别墅是越南华侨所建,与会审公堂、林文庆别墅为邻居,厦门道尹陈培琨题写的紫气东来楣匾在文革中被封抹,现尚可辨。主人在院内巨石上镌亦足山庄寓意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1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 2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 3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 4

                           52.亦足山庄(笔山路9) 5

        53.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建筑依地形高低而建,造型别致,周边环境优雅,基础岗岩条石砌成,地下设隔潮层。主房向阳,房外为前厅的屋顶平台,可观景、远眺厦门虎头山、鸿山。建筑室内厅堂拼木地板,温馨宁静。右侧宽廊宽敞附于主楼,中厅不设宽敞堂面,直接过中厅入内室。建筑外墙立面变化丰富,参差交替,窗形,窗棂各显风采,女儿墙颇具风度,增添建筑美感。林文庆,海澄人,清同治八年生于新加坡,18岁获英女皇奖学金,1892年获医科硕士,1912年任大总统孙中山机要秘书,1916年任外交部顾问,1921年应陈嘉庚之邀出任厦门大学校长.

                                     53.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1

                          53.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2

         54.原英国领事馆官邸(漳州路5始建于1870年前后,据考证,这座宅院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是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厦门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产物。现为厦门金泉钱币博物馆的展厅。

                        54.原英国领事馆官邸(漳州路5号)

55. 田尾女学堂(田尾路14号) 1847年,美国归正教在厦门开办了“女学堂”。女孩子上学在当年十分稀罕,全中国也不过两三家女学堂,厦门这所女学堂开了福建女学之先河,开始只有学生12人,1880年学校失火,学堂迁到鼓浪屿今田尾路14号,称“田尾女学堂”,又称“华旗女学”。不久设师范班,约于1921年发展为中学,并将校名改为“毓德”。 毓德女学堂校舍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建于1880年前,方柱坡顶,拱券长廊,落地门窗,附有百叶,正面山墙的气孔与楼面的大小圆拱和谐统一,简洁轻盈。尤为突出的是楼房墙面不抹泥灰,全系红砖密封勾勒,廊间压条下也用红砖搭砌成简易的花式,通透性好,彰显闽南红砖建筑的本色美。遗憾的是,曾经辉煌的女学堂已完全废弃,成了危房。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归干部休养所使用,如今柳条天花板塌下来了,压条下的花式全被毁坏了,长廊里堆着沙发、床垫、椅子等杂物,与朽塌的建筑材料混杂在一起,满目疮痍。

                 55.田尾女学堂(田尾路14号)

56.乐群楼(原万国俱乐部)(田尾路8)。建筑外形灵秀端庄,属欧美综合风格,入口雨棚和大平台相结合,造型简洁,不施欧陆雕塑,线条明快,不做繁丽装饰,内部装饰考究。俱乐部边门有一棵大叶树,叫“石粟”,石粟种在楼旁,颇有生机昂然,春意温馨的感觉。万国俱乐部又叫大球间,是专供各国领事官员、洋行老板和高级职员娱乐的场所。内部设备齐全、设施豪华。当年的领事和洋行老板就是在这交流传息.交换情报,策划走私鸦片等勾当。

                                 56乐群楼(田尾路8号)

57.货币文化馆(晃阳路30)展出的各种历史货币和当代纪念币共计2300余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货币文化.基本上囊括了历史上曾经面世的币种。

                              57.货币文化馆(晃阳路30号)

                                                        问这里2012年4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