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曾在家放过猪》董凯

 作家文坛 2020-09-19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学生时代,我家的经济条件较好。爷爷、爸爸都在商业战线工作,一家有两人挣工资,还有10亩水田。不愁吃、也不缺穿,按理说,毕业后不应在家放猪,但这事儿,真的是命里注定,事与愿违。
  中学毕业后,通过爸爸的人脉天系,我去乡广播站工作。
  干了不到一个月,我在白天经常头疼,晚上睡眠也不好。经医生诊断:患了神经关能症。在那段时间,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有时还怕人,不愿去人多的地方,也见不了大喜大悲的场面,一天到晚,宅在家中,特别喜独居和清净。
  当时,乡里的领导也劝我:"你再坚持一段呗?″我说:"我一天也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我认真想想:这与我的性格、上进心、精神压力有关。
  回到家里,我整天闷闷不乐,一愁莫展。当时,家人都在为我的病情担忧。因为那时的我,只有20岁,毕竟还年轻。
  特别是我的奶奶,她每天陪我唠嗑儿,让我开心。还有我的小学班主任石老师,听说我病了,经常去我家开导我:″你不要老呆在家里,出去走一走,看看外边的风景,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儿,让自己快乐起来。另外,你还要锻炼身体,你还年轻,吃点药,慢慢就好了!″
  全家人都为我养病创造好环境。奶奶总劝我:″孩子,你要放宽心,往好处想,咱家不需要你挣钱,只图你有个好身体。″
  现在回忆起来,在那段时光里,我真的好友福气。一日三餐,奶奶变着花样儿,给我做好吃的,那真是″饭菜可口,心里无忧″。在家里,我想干啥就干啥,没人约束我。出去逛街,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多少钱都买下,为的就是让我开心快乐。
  那个年月,只要家住农村,不管人口多少,每家都要养头肥猪,人们都叫它″年猪″。过了腊月就杀,来改善家人的生活。
  我们家也养了一头猪。那时,我一天闲来无事,好天都出去放猪。
  有时去沟边儿,有时去河边儿,有时也去水库大坝上放猪。其实,放猪本不是家人和我的初衷,目的是让我心情舒畅,让我的病早日全愈。
  外面的世界真的好精彩:我站在小河边上,那清请的河水缓缓流淌,河里的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翔,河里的青蛙一会钻出水面,一会潜入水底,一会又蹦到岸上……我的心潮也随之此起彼伏。
  天空白云朵朵,忽而飘来,忽而飘去。像一幅流动的画面。鸟儿在空中煽动着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水库坝上,那翠绿的小草,像一片碧绿的地毯……一朵朵小花,星星般点亮,散发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林中的小鸟、枝头的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那一阵阵美妙的合声,仿佛要把我的心灵唤醒。
  我在水库坝上,用镰刀割柳条儿,然后再把它捋成白条儿。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筐。有时,也用树条儿编织魚篓、鱼壶,也用槐条编成粮囤子。
  我还到坝下的″百米格″里下鱼壶。那时的鱼可真多,头天晚上,在坝埂挖个豁口,按下鱼壶。明天早上你就去取鱼吧,那是满满的一壶。大约有10多斤鱼,你说也挺怪:那里的鱼一波一波的,要说过到鲤鱼,都是鲤鱼。过到鲫鱼,都是鲫鱼。过到鲶鱼,都是鲶鱼……那可真是″泥孩子一一清一色。″直到而今,我也觉得是个迷:我想,大概是这些鱼们,在出行前有个约会,一声令下,同时出发。
  有时,我也会拿着扇刀,在坝下的小河边打些柴草。因为在那时,各家各户都缺烧柴。由于夏天阳光足、气温高,晒上3、5天,背回家中就可以烧。虽然,家里都有稻草,可谁也舍不得烧。那稻草,还得搓草绳、打草袋子呢?在那时,各户的条件都不咋好,都靠打草袋、打草绳,换点油盐酱醋钱儿,所以,在农村那时的柴禾显得十分珍贵。
  那段在家放猪的日子,让我的心情愉悦,生活丰富多采。
  那段逍遥自在的生活,为我疗病,它是可圈可点,功不可没!

==========================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辽宁省作协会员。

6、特此声明,严禁抄袭,作者负全部法律责任。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