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日军突袭,李先念遇险被困坪坝山洞五日

 鄂中京山 2020-09-19

抗战时期日军突袭新四军支队司令部,李先念鄂中遇险被困山洞五日

说起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全国有几处,人们可能比较熟悉。然而,在湖北省中北部,有一个一脚踏三市(京山市、安陆市、随州市曾都区)的地方,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它就是湖北省京山市坪坝镇。

图为京山市坪坝镇老街一角

坪坝镇,地处湖北京山市东北部,位于京、安、随三市交界处,属大洪山南支余脉香山山脉连接地带。这里交通便利,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京、安、随地区的物资主要集散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也是历代兵家的战略要冲,必争之地。

图为京山市坪坝镇卫星拍摄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千年古镇被日军所占领,并派重兵把守。就是在这个古老的小镇边,新四军第五师曾经在这里与日、伪军斗智斗勇,浴血奋战。著名的抗日战役——坪坝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十五公里范围内红色历史旧址众多,有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司令部旧址,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白兆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养马畈会议旧址……

追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艰苦奋战,多次遇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留下了许多传奇的革命故事。

1939年1月17日,为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豫鄂边区党委委员李先念,奉命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共一百六十余人,从河南确山竹沟出发南下,执行党中央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李先念率部经河南信阳四望山、湖北应山(今广水市),一路边作战边南进,于同年6月6日,到达湖北安陆市赵家棚。与陈少敏率领的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一百五十多人,及河南确山竹沟新四军留守处干部五十余人,两支部队在安陆赵家棚会合后继续南下,于6月10日,到达湖北京山市平坝镇以南的大山头地区。

图为抗战时期的李先念

1939年初,李先念率部挺进鄂中地区

六月中旬,鄂中区党委在湖北京山养马畈村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载入军史的鄂豫边区著名的“养马畈会议”。

李先念在这次会议上,向大家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决定将鄂中、豫南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支队司令员,陈少敏兼支队政治委员(后陶铸代理政治委员)。

上图为京山“养马畈会议”旧址纪念碑

当时,鄂中地区日伪敌特耳目众多。很快就知道了李先念支队的到来和首脑机关的准确方位。于是,他们很快就集合所有的敌伪力量,从京山坪坝、宋河、安陆县(今安陆市)等地,兵分三路向我支队司令部驻地——崖家冲、上老冲远途奔袭,分进合击过来,妄图一举歼灭我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的首脑机关。

当时,我游击支队初到此地,立足未稳,猝不及防。当日、伪军进至冲口槐树湾时,幸亏被我军哨兵及时发现,并立即鸣枪报警。枪声就是命令,支队首长听到枪声后,迅速结合队伍,果断决定以连、排为单位,分散进行强行突围。

这时,日、伪军急促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李先念、陈少敏等支队首长走出司令部大门,迅速组织动员附近的群众往山林里转移。枪声越来越密集,由于当地老百姓从未见过这阵势,惊恐万分。李先念和警卫员走在老百姓的后面,一边告诉大家不要慌张,分散往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行进,一边还环顾四周,寻找支队人员可以隐蔽的安全地方。

图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旧址

图为时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政委的陈少敏

正在这时,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向李先念这里跑了过来,一把抓住李先念的手着急的说:“李同志,我经常上山砍柴,我知道有一个地方很安全,敌人发现不了,我来带你们去!”

在这位老乡的引导下,他们穿过山间密林,拐过两道山弯,来到了一个山洞边。发现洞口还有泉水流出,没有行人走过的痕迹,于是,李先念和警卫员和其他几位司令部的人员,以及那个带路的老乡,便走进山洞躲了起来。

夜间,李先念和那个带路的老乡攀谈得知,他叫崔维品,就住在上老冲支队司令部隔壁。曾经听过李先念的讲话,但不知道李先念担任什么职务,只知道他姓李,所以就称他为李同志。

第二天拂晓,听到山洞口外面没有动静后,李先念便拜托崔维品到洞外周围去看看,顺便下山去打探日军的消息。这个老乡崔维品还真是个人才,居然冒着生命危险,摸过戒备森严日、伪军的岗哨,还溜回家中为李先念等人做了饭菜,盛了一瓦罐,塞进布袋。带着镰刀、绳子、扁担,背着瓦饭罐,假扮砍柴山民,朝山上走去了。

图为抗战时期,从左至右,陈少敏、郑位三、李先念在鄂中地区


为了“围剿”我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人员,日军重兵把守各个进山路口。由于该处山高林茂,敌人搜山也没凑效,便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企图将我根据地军民困死在山上。

崔维品东躲西藏,还是在路上碰到了鬼子的盘问。鬼子“叽里呱啦!”说话他听不懂,于是,他就装成哑巴,打出上山砍柴的手势,居然还蒙混了过去。终于把盛满饭菜的瓦罐,送到了李先念等人藏身的山洞里。

日军接连围困搜山我军民五天,一无所获,连续几天的折腾,已经精疲力尽,日军便灰溜溜的撤走了“清剿”部队。司令员李先念等人终于走出山洞,下山回到了司令部。崔维品机智勇敢地采取同样的方法,为李先念等人送了五天饭菜,令李先念等人十分感动。

事后不久,新四军支队司令部要转移。为了表彰崔维品冒死为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司令部人员送饭的大无畏精神。临别时,李先念司令员在白布绶带上亲笔写上:“支持新四军有功”七个大字,送给了崔维品保存。

图为李先念晚年与家人合影


全国解放后,李先念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时,照片登在《湖北日报》上。当村里人拿着报纸找到崔维品辨认时,崔维品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当年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念。

事隔不久,崔维品带着当年李先念奖给他的绶带,自筹路费,前往武汉湖北省政府大院李先念的住处,李先念看了白布绶带上的字迹后,和夫人一起热情接待了崔维品,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李先念调任国家民政部部长时,还专门派人接崔维品到北京家中做客。这种感恩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崔维品老人去世。

崔维品老人当年冒着生命危险,给司令员李先念送饭,以及李先念感恩崔维品的故事,至今在京山革命老区还传为佳话。

李先念进京任国家财政部长后,仍不忘根据地的人民当年积极拥军支前,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关怀重视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拨出专款,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大(二)型水库——郑家河水库,让京山、安陆、随州人民从此早涝保收。

图为郑家河水库一角

如今的郑家河水库,四周峰峦叠嶂,溶洞幽深,森林茂密,奇石绕藤,白浪逐河,风景旖旎。库区已建设成为大洪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多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