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文化交流非常重要,蒙古使者是如何出使金朝的呢?

 人众众人 2020-09-19
在整个蒙金使者往来期间,蒙金使者出使目的不尽相同,尤其是随着蒙金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使者出使的使命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综合整个蒙金使者往来,可以看出,蒙古使者出使金朝的使命主要有:朝贡;侦察;索币、索人、索地、请婚;宣谕、责问;谕降、议和等五种类型。金朝使者出使蒙古的使命主要有:宣谕、责问;吊慰;通好、求和等三种类型。其中个别使者肩负着两个使命,论述时也会按着其使命的不同而分别论述。下面将上文所统计出的 62 次的蒙金使者往来按着其出使使命分类进行探讨。
在蒙金使者往来期间,蒙古使者出使金朝共有 27 次,他们出使金朝的使命主要有朝贡,侦察,索币、索人、索地、请婚,宣谕、责问,谕降、议和等类型,下面按不同的出使类型对蒙古使者出使金朝的使命问题进行粗略地分析和讨论。
蒙古高原上的塔塔尔部、克烈部、蒙古诸部,在女真崛起后,就一直臣属于其所建立的金朝,接受金朝的统治。金章宗泰和六年(元太祖元年,1206 年),成吉思汗虽然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有了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倾向,但这时的大蒙古国仍然认为自己刚刚建国,实力有限,还不敢与立国近百年的南方大国金朝闹翻。于是,他们就想采用传统的称臣纳贡的办法,即通过向金朝称臣纳贡的办法,取得金朝对自己新建政权的承认,于是,便有了札八儿火者出使金朝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说,札八儿火者出使金朝的使命主要是想通过向金朝称臣纳贡,以取得金朝对自己所建大蒙古国的承认。应该说,札八儿火者不辱使命,出使金朝后,确定了蒙古向金朝朝贡的关系。此后,每年的固定时间,成吉思汗便如约亲自到金朝边境向金朝朝贡,这样便有了成吉思汗三次以交纳贡物为使命而出使金朝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南宋史料对此事记载道:“今特穆津乃黑塔坦也,与白塔坦皆臣属于金,每岁其王自至金界贡场,亲行进奉,金人亦量行答赐,不使入其境也。”
这足以证明,这时蒙古使者出使金朝都是以交纳贡物的朝贡为其使命的。这时,虽然蒙古臣服于金朝,但其并未放弃为被金朝杀害的蒙古祖先斡勤巴尔合黑、俺巴孩等报仇以及攻掠金朝的计划,蒙古铁骑在表面的和平友好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久就发动了对金的战争,并最终灭亡了金朝。正如金末元初文人元好问所说的:“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金泰和八年(元太祖三年,1208 年)末,“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4]的卫绍王即位,鉴于当时金朝政治、军事腐败,经济危机严重,民族矛盾突出等复杂情况的存在,他首先做的就是安抚北部强大的蒙古。于是在大安元年(元太祖四年,1209 年),卫绍王就派马庆祥等人“通问”蒙古,以弥合泰和八年(1208年)末以来破裂的双方关系。作为对金朝主动派出使者的回应,蒙古不久也派乙里只出使金朝,其本次出使金朝不只是简单的回访而已。这时蒙古出使金朝的使者在本方政权蒸蒸日上的背景下没有表现出对受朝贡的金朝的应有谦卑,其出使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对金朝进行索取。在这次出使中,乙里只“多所征索,”金朝惮于蒙古日益强大的实力,对于蒙古的“诸所征物,皆画一供进。”乙里只不满足仅从金朝索取金银丝帛等物品,他甚至还当着卫绍王的面索要精通六种语言的金朝翻译人才马庆祥,卫绍王虽已有许给之意,但却被马庆祥的“面奏不愿行之意,辞情恳到”所感动,此事便被搁置了。
金贞祐二年(元太祖九年,1214 年)三月,蒙金和议达成,成吉思汗率领主力陆续北撤,但蒙古军队仍在中都附近保持相当力量的存在。经过几年来的战争,中都周边已经残破不堪,难以为金廷继续建都于此提供各方面的保障。经过一番争论后,在金宣宗的主导下,金廷于当年五月启程迁往汴京。北方的成吉思汗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认为先前金朝与自己的议和只是个缓兵之计,目的就是为南迁赢取时机。于是成吉思汗立即派札八儿火者去责问金宣宗,并在当年六月追赶上了正在南迁途中的金宣宗,札八儿火者当面对金宣宗进行了“诘责”,表达了成吉思汗“既和而复迁,是有疑心,特以和议款我耳”的愤怒之情。
金朝地方将领中的一些人,如易州苗仙武、清州郭仲元、霸州白文哥等,对蒙金的议和不抱希望,他们认为蒙金双方最终还是会在战场上一较高下。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自己所掌握军队的建设,并时刻提防着蒙古,甚至还计划偷袭那些攻掠金境的蒙军,从而使得蒙古对金朝的进攻往往是投鼠忌器。于是蒙古在金兴定元年(元太祖十二年,1217 年)派使者向金朝进行问罪,并将文哥等人的军事行动斥责为背信弃义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