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口一杯羹”开通食道,再用延寿化瘤丹治疗食管癌,均获显效

 华华YHBH0207 2020-09-19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千口一杯羹”开通食道,

再用延寿化瘤丹治疗食管癌,均获显效

作者 / 陈沫金

编辑 / 钱秀华 ⊙ 校对 / 刘刚

现代医学认识及治疗

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15%~34%。而食管癌病因至今未明,其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相关,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致病因素多被认为是以环境因素为主导,通过基因起主要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刺激,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等,可致食管黏膜炎症,进而导致上皮增生,久而癌变。有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Epstein-Barr病毒(EBV)和多瘤病毒(PyV)在鳞癌中具有潜在作用,而与食管腺癌有关的是HPV。(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条件下,外科手术切除是食道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后可结合肿瘤的位置、分期、病理、免疫组化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术后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但由于本病初起大多隐匿,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放化疗则为该类病人的常选方案。但由于放化疗选择性差,毒性大等特点,患者生活质量多受影响,常无法坚持到疗程结束。

中医对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食管癌之名,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当属“噎嗝”论治范畴。对于“噎膈”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明代李中梓认为噎膈之发生主要因七情所伤,痰气交阻,痰瘀互结;宋代严用和则提出饮食不节,嗜酒无度,可致湿阻内生,津伤血燥,继而痰瘀相结,致于噎膈;赵献可则认为年老体弱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现在医家承袭古人的观点,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久病年老等因素有关;亦多以本虚标实阐释本病,其中脾肾亏虚、气阴不足为本,痰气瘀毒为标。另外,王士虎等从内经经典条文出发,指出“三阳结”中的“结”当指气结,而非单纯的热结,气机不畅引起的燥湿相混、阴衰阳结是食管癌的核心病机。而周仲瑛教授则引入“癌毒”的理念,认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癌毒”。癌毒又可分为结毒和流毒,是食管癌局部发病和转移扩散的重要原因。

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食管癌之名,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当属“噎嗝”论治范畴。对于“噎膈”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明代李中梓认为噎膈之发生主要因七情所伤,痰气交阻,痰瘀互结;宋代严用和则提出饮食不节,嗜酒无度,可致湿阻内生,津伤血燥,继而痰瘀相结,致于噎膈;赵献可则认为年老体弱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现在医家承袭古人的观点,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久病年老等因素有关;亦多以本虚标实阐释本病,其中脾肾亏虚、气阴不足为本,痰气瘀毒为标。另外,王士虎等从内经经典条文出发,指出“三阳结”中的“结”当指气结,而非单纯的热结,气机不畅引起的燥湿相混、阴衰阳结是食管癌的核心病机。而周仲瑛教授则引入“癌毒”的理念,认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癌毒”。癌毒又可分为结毒和流毒,是食管癌局部发病和转移扩散的重要原因。(以上内容摘自《食管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者:1查永嫱 2孙东东 3潘立群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 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第767-77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