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的高材生交流越发频繁,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出国深造的人也不计其数,只是我国的高材生在出国留学后没有选择学成归国,而是留在了异国他乡,为别的国家服务建设。 在留学之前,我国也是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培养这些高材生,否则也不可能轻易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而对于人才紧缺的中国,国家也出台了许多优待措施来挽留他们为国家服务,只是,我国出国工作的高材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宁肯在国外做一些极其普通的工作也不回国,这是为什么呢? 01对此,我国著名教授陈平提出了观点。陈皮,1944年出生于重庆,中国经济学家,任职复旦大学教授。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史上,有过一段辛酸的旅程,而陈皮教授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年代,跟随经济步伐共同成长,算得上中国大变样的见证者。 1988年,陈皮44岁,在这个年龄段且在国外有着让人羡慕的成就时,他选择了回国,当时,所有人都抱着劝阻的想法,但这都撼动不了陈平教授的决定,更准确地来说,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情怀,以及一颗对祖国难以割舍的真心。 由于当时国家的社会经济并不发达,许多人都不看好他的决定,而且像他这种级别的教授大多是追求学术上的成就,喜欢在研究上花费精力,但当时国家很难达到这样的条件,且工资也相对较低,而中国现在的发展,就是对陈皮教授回国的强力见证,但现在国家发展好了,为什么又留不下人才了呢? 02在造成了这么多人才的流失后,我国逐渐重视了起来,而在一系列调查中,发现待遇仅仅是吸引了少部分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有许多高科技研发人员在最初的时候是在国外发展的,而回到国外才几年时间,又选择了回去国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如果人家是看重个人利益的话,又怎么会选择回来呢? 陈平教授的观点也简单明了,分为3点。其一,中国的老师教育方式,每个人都有着嫉妒心,如果学生的研究方略与众不同,且脱离了老师的计划轨迹,那么,这样的学生会遭受到打击,源于老师的否认。老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学完,随后进行一系列的考试,最后成功拿到学位证,但是,这样的学位证让人深思,如果只是将已经存在的科学成果装入自己的脑子,那你自己的研究方略又该何处安放? 人之所以被称之为高级动物,是因为有着自己的思想,扼杀了思想,怎么可能会有新的学术成就呢。 03其二,国内的学风,国内的学术界让人迷茫,给人一种用学术来获取个人利益的感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想着怎么去应付学位考试,去应付生活上没有什么特大意义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样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搞研究呢? 其三,对于学者的支持力度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得不到太多的重视,源于一个人所研究的成就无法产生大的撼动,而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失职。 当然,除了以上所描述的情况,还有一部分为了纯利益的人,无国何以为家,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对国家的建设有着无法推脱的责任,毕竟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昔日的钱学森教授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将自己的生命都弃之不顾,只为国家的发展而奋不顾身,这不值得我们去作为榜样吗?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的的确确存在不好的地方,但尽管如此局面也一直在努力变好,当前的现状就是最好的例子,用我之所学,去为国家奉献,这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结语创新和改变的源头离不开人才、技术的支持,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我们拧成一股绳,那力量就无法估量了,如果连站在顶端的人才都为他国服务,那我们该如何长存。 文章的最后,送给诸位莘莘学子们一句话:小时候她保护我们,让我们快乐成长,长大后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以我们为荣,让她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