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南京:旧楼新电梯 邻里关系“更上一层楼”

 上善若水和菩提 2020-09-20

“原来我上楼回趟家几乎要爬一个小时,实在累得没办法,就只能带个小板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现在进了单元门就能乘上电梯回家了,真的是太方便我们这些腿脚不好的老年人了!”家住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仙霞路9号的张爷爷告诉记者。

2016年,南京出台既有居民楼增设电梯实施办法,针对加装电梯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从加装条件、资金补贴、安装程序上予以全力支持,用具体办法破解民生难题,越来越多像张爷爷家这样功能缺失的老旧小区正向品质小区转型。

意见不一有顾虑?楼长来当“牵头人”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加装电梯也已是不少老小区居民的“刚需”。

一部电梯的成功加装,除了需要好政策、好平台,还需要一个热心人。家住一楼的退休职工黄少鹤,是仙霞路9号居民楼的楼长,也是该单元加装电梯的牵头人。“我们这个单元,大多数住户都在80岁以上。没有电梯,上下楼一次就得爬100多个台阶。如果拎点东西,更加吃不消。”眼看着上下楼这种平凡的小事,竟成了邻居们的心头难事,黄少鹤记在心里。“我住在一楼,电梯我也用不上,但安装电梯大家都方便,我们邻里关系又好,我愿意来当这个发起人。”

打定主意,黄少鹤就开始做起了整幢楼的动员工作,每天抽空挨家挨户上门,一户一户征集意见,楼里几乎个个都要装。加装电梯需要占用原先楼里的天井,相邻天井住户考虑到采光、通风等问题有所顾虑。为解决问题,黄少鹤多次与邻居们一起协调,互相沟通,又给不少居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一些原先有所顾虑的居民开始慢慢理解了其他邻居的需求。

黄少鹤在电梯前

经大家协商,电梯建设确定出资比例是一楼、二楼不出钱,三楼、四楼、五楼六楼各占比10%、20%、30%、40%,电梯维保费也参照这个比例分摊。取得了所有住户的一致同意后,仙霞路9号居民楼顺利完成了相关材料的提交和公示,于2018年完成了电梯的加装施工。

“我们这个电梯总造价是46万,为了不影响到居民们的采光和通风,特地选择了外附钢化玻璃的钢结构井道,最大化减少对采光和通风的影响。电梯都有定期检修和保养,运行到现在快两年了,都没有出过什么故障。每个月均摊下来,每户人家就五块钱的电费,非常便宜。”黄少鹤这样告诉记者。

沟通有困难?社区来当“贴心人”

老旧小区电梯安装一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怎样通过安装计划?如何出资?有反对的声音怎么办?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翁,要装一台大家都满意的电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民意关。

在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仙霞路9号居民楼的这部电梯前,社区主任陈秦告诉记者,“9号楼这部电梯,可以说是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协商共治的才结出的成果,这也给我们社区带来了浓浓的邻里情。”

仙霞路9号居民楼电梯

有难题,大伙商量着办,协商传统在鼓楼区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鼓楼就率先提出了“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发展理念,并同步在社区建立议事园制度,开启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序幕。

陈秦告诉记者,仙霞路9号居民楼自开始酝酿加装电梯起,社区就不断通过民主协商议事的形式,面向居民征求意见建议,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些居民存在加装电梯会遮光、占用公共空间、费用具体分担等方面的担忧和顾虑。收集到居民反馈意见后,社区组织居民召开一次又一次的专题研讨会,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联系电梯厂商,优化设计方案,注重加梯细节,以最快速度实现了居民意见统一。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加装电梯,改变的不仅是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让邻里关系更近了一步,包容、理解、互助成了加装电梯过程中的主基调。

陈秦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南京社会各界一直在关注老楼加装电梯问题,几乎每年都能在两会上看到有关老楼加装电梯的议案、提案。增梯遇到的不仅是技术关,更多的是民意关。楼上楼下意见难统一,使很多小区的增梯工作止步于民意公示阶段。解决这个难题,唯有多沟通、多协调、多商量。”

南京市老旧小区数量多、分布广,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社区养老和适老化改造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南京市从2013年开始探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但是受各种制约,到2016年全市仅加装了3部电梯。2017年,南京市将“既有居民楼增设电梯”纳入民生实事。三年多来,摸索出一套“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做法。2020年7月15日起,《南京市既有居民楼增设电梯实施办法》修订版开始执行。此次修订优化了加装电梯的许可手续,强调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坚持居民自治为主的原则,同时还增加了诚信约束。

据南京市房产部门统计,截至9月初,南京市老旧小区已有2232部电梯通过规划部门初审,1203部办理施工许可,在建131部,完工1018部。

一部电梯,牵扯到各个方面的工作。社区居民对费用、采光、噪音、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诉求不一;设计方案编制、合同公示、施工图审查、验收等环节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模式,“电梯梦”就会逐步由设想变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