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手施肥别乱用复合肥,缓释肥可备上,养花烦恼少一半

 养花交流V 2020-09-20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关于新手施肥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养花新手,又不懂得如何给植物花卉施肥,那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速效肥;什么是缓释肥。了解肥料的基本特性,新手也是可以轻松学会如何正确给植物施肥。

小贴士:

肥料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只能是“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植物感染病虫害时,施肥起不了作用,反而容易导致肥伤;在植物生长健康时,给补充肥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有些养花群里会看到,有些朋友会在盆土下面买一些鱼头和鱼的内脏,又或者是买一些鸡蛋,这一点是极其不推荐的,不仅会招惹老鼠和其他的虫子,而且会腐烂发臭,在腐熟发酵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极高的热量,容易烧伤植物的根系。我朋友的妈妈在盆栽茄子的土里埋入鸡蛋,结果鸡蛋和茄子都被老鼠祸害了。

一、用什么缓释肥好?

有些朋友在花市和网上买的盆栽植物花卉,就在盆土里找到一些颗粒状的物质,有一些是白色的,有一些是黄色的,用力一捏就可以捏碎,有些朋友就觉得它们是虫卵,其实它们是肥料。

在盆栽土壤里面的一些黄色或白色的颗粒就是缓释肥,它们是一种肥力缓慢释放出来的肥料。缓释肥的表面有一层膜包起来了,有一些是树脂。

缓释肥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品牌的,现在比较受欢迎的,就包括奥绿缓释肥、史丹利缓释肥等。它们的价格不一样,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品牌的缓释肥里,也有不同的种类,有一些是氮磷钾比例相等的(通用型),有一些是磷钾含量较高的(促进长根和开花的)。这些缓释肥的持续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是可以维持6~9个月,也有一些是可以维持一年左右的,所以大家在购买一款缓释肥之前,这一点也要了解清楚。

就比如常见的奥绿缓释肥,这些肥料的表面就会有一层膜,它的肥料就是一粒粒的黄色颗粒物,刚买回来的时候,用力捏都捏不动,就像橡胶一般,就是因为表面有一层树脂一样的膜,肥料都是浓缩在整个颗粒里的。

过了大半年之后,这些颗粒物仍然是存在土壤里的,如果颗粒物会变得晶莹剔透,就可以捏出一些液体,就是因为它的肥力已经释放了一部分了。

二、缓释肥使用技巧

缓释肥的肥力释放速度真的是比较缓慢,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无论是刚刚换盆时,或是刚刚栽种植物时,都可以在土壤里撒入一些,缓释肥可以埋在土壤下面,可以撒在盆土表面,也可以直接混在土壤中使用,这些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缓释肥的肥力是缓慢持续释放的,并不容易烧伤植物的根。只要不是将一大把的缓释肥直接撒在根系处,那都是没有啥问题的。

将缓释肥混入土壤中,后期正常浇水,它的肥力就可以缓慢地释放出来。

三、速效肥使用技巧

复合肥或水溶肥就属于速效肥,如尿素,可以快速促进叶子生长,其他如花多多1号和花多多10号,促进枝叶生长;磷酸二氢钾溶液和花多多2号可以促进开花;这些水溶肥都是肥力快速释放出来的。

复合肥也是有不同的种类的,有些是促进开花的,有些是促进长叶子的,还有朋友会以为复合肥是一种单独的肥料,正规的复合肥上都会标注氮磷钾占肥料里的比如,如10:10:10,就是氮磷钾含量相等的肥料,属于通用型的。

这些速效肥只要洒在土壤中,不用3~5天,肥力就会快速释放出来。一些颗粒状的复合肥撒到土壤中,浇水一两次之后,这些颗粒状的复合肥就会全部融化了,所以说复合肥的肥力释放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肥力持续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是属于速效肥。

我们在使用复合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肥料不要接触植物的根系,而且不要在刚刚换盆,或是刚刚栽种的植物时给复合肥。复合肥只适合在植物的生长旺季补充,在植物休眠或者是在植物刚刚移栽,刚刚换盆或是刚刚买回来的植物,都不要给复合肥。

在盆土中长期频繁使用复合肥,很容易导致矿物质沉积,盆土也更容易结块。

注意事项:

缓释肥不能频繁使用,因为它的肥力会缓慢释放出来,如果还施肥太频繁,也是会烧伤根系的。缓释肥可以在植物休眠的时候使用,植物在刚刚换盆的时候也可以给,植物在生长旺季也可以给,这就是速效肥和缓释肥的区别。

有些朋友觉得缓释肥太贵了,那可以用其他的施肥方案来代替,就比如用到海藻肥,再适当搭配脱脂骨粉(有一点臭味)使用,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结:

缓释肥其实就是一种懒人肥料,对于各种植物花卉只需要在春秋季节各一次缓释肥,可以满足基本的生长需求了,后期即便是不给复合肥和其他的速效肥,植物花卉也可以维持生长,只是开花会没那么多,叶子长得没那么旺盛。

而复合肥就不能乱给了,复合肥给的时间不对,或者给的量不对,又或者是撒的位置不对,都很容易烧伤植物的根系。

缓释肥则是特别适合新手的一种肥料,稍微用多一点也是没有关系的。在使用复合肥的时候要控制使用的量,尽量避开根系,撒在盆土的边缘处,不要在植物休眠期,刚换盆时,又或者在刚刚换盆的时候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