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彭桂芸:暮秋花棒胜春朝

 阿拉善文学 2020-09-20

原创作者:彭桂芸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暮秋花棒胜春朝》

走过许多山山水水,依然热爱家乡浩瀚无垠的大漠和苍茫辽阔的戈壁。它们是我心中丰厚的宝藏,吸引着我一次次去探寻,去感受。

这是今年第五次走进没有网络信号的沙漠。9月12日一大早,我们在西环路口会合,去巴彦诺日公苏木浩坦淖尔嘎查,参加第二届花棒花节活动。浩坦淖尔的花棒林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距离巴彦浩特镇不到100公里。花棒又名细枝岩黄芪、花大姐和牛尾梢等,还有一个极富韵味、非常好听的蒙古名字:好尼音-他日波勒吉。

车行八十公里左右,换乘了当地牧民自驾的皮卡车进入沙漠。会场设在一处开阔平整的大沙坡上,鲜红、亮丽的主席台前,人们三五成群,或忙碌,或聚谈。天蓝云白,清风黄沙,四周成片的花棒林上缀满一层层粉白色细碎,绿条点缀,游客散落,颇有诗画韵味。

一行人不约而同,向着花棒林奔去。日色花影,远近不同。花棒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白黄色的枝条横七竖八地伸展,形成巨伞样的树身。粉色小花缀满枝头,沉甸甸地俯向黄沙。花棒很像我熟悉的冬青,它们同属于沙生植物,都是改善生态的先锋。虽然枝条、叶片不同,但是花瓣的身形、大小都像极了蜜蜂,一个金黄耀眼,一个娇粉可爱,在这荒凉的大漠恣意开放,清绝亮丽。

轻抚花枝,阵阵清香扑面而来。这是花棒花的味道,是飞播造林赋予荒漠的绿色芳香。一时眼目温热,难抑心头的澎湃。在我看来,花棒更像大漠的孩子,怀揣着无限渴望与梦想,在母亲的怀抱里,播种绿色,笑傲风沙。

九月的花棒荣枯并存。流连于淡香四溢的花海,看斑驳、枯槁的花棒枝色泽明亮,层层剥离,将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轮回完美雕刻,犹如一副色彩饱满的油画,静置于大漠之中。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花棒远离富贵荣华,不闻明丽笙歌,在万里黄沙中,默默守护大漠家园。每至八九月份,身着粉衣绿裤,脚穿黄沙绣满紫英的鞋子,将满树芳菲洒向人间。




会场的人群渐渐密集,节日的气氛愈发浓烈。不经意间回头,一辆越野车后坐着三位牧民妇女。起身走过去,和她们一起盘坐在黄沙之中。

攀谈中得知,中间体型稍胖,头戴粉巾,身穿绿衣的妇女是浩坦淖尔嘎查牧民赵军莲。她说,家里2001年开始采集花棒种子,那时种子每公斤两块钱,现在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六十元了。随着飞播造林的面积扩大,现在一天就能采集一百八十多斤种子,2019年收成一千多斤。卖花棒种子的收入总计已有七八十万元,家里的三个大学生都是花棒收入供出来的。

听到这里,我惊讶不已,花棒收入让牧民生活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怎么会有三个孩子,是超生的吗?我不由问道。

赵军莲告诉我,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和儿媳在呼市安家;老二是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盟里一家医疗机构工作。儿媳当初家境困难,但是非常优秀,从大学、研究生一直上到博士,其间的生活、学习费用都是赵军莲家主动承担。

赵军莲情不自禁地感叹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不能比,那时候没有花棒,一眼望去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全家四五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万多元。现在家里只有夫妻两人,一年的收入八九万元。如果没有政府的飞播造林,三个孩子不知道咋完成学业呢?更不可能有现在的发展。

望着满脸洋溢幸福和自豪的赵军莲,我由衷地敬佩和感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飞播造林,打好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好政策,让牧民过上了好生活!

开幕式热烈而隆重。政府、苏木及嘎查的相关领导讲话后,旗乌兰牧骑的演职员们开始慰问演出。秋风飒飒,党旗飘扬,金色的沙海上响起了草原的欢歌,嘎查的年轻人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悠扬的马头琴声伴着蒙古长调荡漾在万里长空,萨克斯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令人如痴如醉。九月的欢歌热舞燃烧了浩瀚的沙漠。

游人和牧民们一起,席沙而坐,听歌赏舞。牧民接来耄耋老人看节目,孩子们跟着音乐蹦跳。沙海中的文艺演出清新纯朴,别具特色。是党的英明领导,是社会主义新时代,让文艺的舞台搭在了沙漠深处,搭在了牧民心田。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完整地观看一场节目。盘腿坐在绵绵黄沙,听歌声穿透苍穹,越过几十万亩飞播林,飘向无边无际的大漠。此时的我,想沉醉于沙的浩渺,聆听风起的声音;想策马扬鞭,驰骋沙海;我还想行走于沙漠深处,把满腔的热血注入灵魂,让一串串深刻的脚印,连起我的前世今生。



此次花棒花节,是浩坦淖尔嘎查党支部、旗林工站党支部、旗疾控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嘎查和旗林工站的党员们一直忙前忙后地跑着,疾控中心的人员现场展开了宣传。

牧民们在嘎查党委组织下搭拆帐篷,开车接送游人进出沙漠,忙得不亦乐乎。在牧民达布希拉图的“7763”度假村,我们品尝了护林员家属做的可口饭菜和阿拉善羊背子。

听刘嘎查长介绍,浩坦淖尔嘎查是一个纯牧业嘎查,现有126家住户。1992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2009年完全禁牧,累计飞播区79万亩。飞播造林28年来,旗林工站加大对播区的管控和再就业培训指导,使播区沙化的草场植被得到迅速恢复,为嘎查解决再就业人员39人。这些年,牧民的年收入明显提高,仅2019年,全嘎查牧民采集花棒种子30吨,年创收180万元。

以花棒为媒,治理巩固生态,发展特色旅游。浩坦淖尔嘎查有办法,有亮点。站在疾驰的顺六轮上回望沙海,花棒林涛起伏,花海连绵,牧民的笑脸还在眼前。

浩坦淖尔之行,令人感慨万千。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暮秋花棒胜春朝!

彭桂芸医务工作者。业余爱好阅读与写作,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华文月刊》《作家在线》《岁月原创》《阿拉善日报》及文学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