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03)景德路

 吴越尽说 2020-09-20
苏州百巷(103)景德路

    

    景德路对于苏州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只要是苏州城里长大的孩子,谁没有被送去过儿童医院呢?那时候的儿童医院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总是和扎针、挂水联系在一起,踏进那个大门,就是奔赴刑场的滋味,任何挣扎都是徒劳。


▲从石路过来,进了金门,就是景德路


    儿童医院对面的苏州中医院,同样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因为老法头的苏州人对中医特别笃信,头疼脑热、咳嗽感冒,一般不喜欢吃西药,总是要去中医院找个熟悉的老中医配几副中药吃吃,才更安心。可是,喝中药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多痛苦,那可真是谁喝谁知道啊!

    不过,景德路上也有很多60后苏州人的美好记忆。那时候景德路沿线有不少小学。最西头的是金阊区少年宫,就在金门城墙下,非常豪华,居然有秋千、独木桥、滑滑梯这样稀罕的设施。



    在1976年的时候,这里从金阊区的各个幼儿园里选拔招募了一批孩子,组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团体,名叫“小八路”。直到现在,我们都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来定义这样的团体,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则是艺术课,歌咏班的练唱歌,舞蹈班的学跳舞,乐器班的则练小提琴、手风琴等等。

    同样的组织在沧浪区也有,叫“向阳花”,平江区的叫“红孩子”。不过,两三年之后,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都解散了。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些失散了的文艺小伙伴们,有没有再找到组织,重新聚一聚呢?

    除了金阊区少年宫,景德路上还有长春小学、环红小学、附近还有海虹坊小学等等,所以,走在景德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嬉戏打闹的孩子的身影。那时候上学,再远的路都是孩子们自己走着去的,放学也没有老师护送,一路穿街走巷就到家了。


▲1920年代,苏州景德路,筑路工人修路

    言归正传,来说说走了那么多年的景德路的历史吧。

    景德路东起人民路察院场口,向西延伸至金门口,这条路大约是在民国16年(1927)由原郡庙前、朱明寺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黄鹂坊桥弄等一系列街巷里弄合并而成。之所以叫景德路,是因为274号曾有一个景德寺,也就是王鏊祠堂。

    王鏊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位名士,如今美食集聚的学士街就是因为他而得名的。而说到这景德路上的王鏊祠,其实也大有来头。



    早在东晋年间,当时的一位学者、出生魏晋名门琅琊王氏的王珉和她的兄弟王珣两人痴迷佛教,不惜把自家房子拿出来造了景德寺,这王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辈。

    这个寺庙香火延续,可惜到了元末因为一场大火而毁灭。到了明朝也再次经历重建、被废,最终为纪念名扬天下的苏州大学士王鏊,在寺庙的基础上修建了王鏊祠。如今这里成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以假山出名的苏州古典园林环秀山庄就在其中。



    环秀山庄经历过几次变迁,原来是王珉的宅子,后来成了景德寺,万历年间又成了宰相申时行的家。

     环秀山庄园子不大,布局却十分精致;假山虽小,却极有气势,其中戈氏所叠的假山,享有“独步江南”、“尺幅千里”的美誉。以后有机会我们给大家详细说说。



    可以说,从古至今景德路都热热闹闹,云集着好些寺庙祠堂,以及道观古迹,其中,景德路94号的府城隍庙就不得不提。

    在民间,大家爱称这里为“周将军家”(即周瑜故居),据说,三国时期东吴的统筹周瑜在苏州时就住在府城隍庙,不知当年他是否乘着苏州古城的夜色与小乔琴瑟和鸣呢?



    去过府城隍庙的人都知道,这座庙宇最有价值的是一座殿、一块碑和一棵树。追溯至从前,原来的建筑那是相当宏伟,刻技精巧,大殿有前后两殿构成,中间贯以穿堂,平面呈工字型,俗称“工字殿”,也是现存较完整的明代工字殿。

    随着苏州儿童医院、苏州中医院的搬迁、拆分,景德路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拥堵和杂乱了,但作为一条连接着观前街和石路商区的主干道,它依旧是店铺林立、人气旺盛,同时,也承载着很多老苏州的一段童年记忆。

                                                                                                                                

本文改编自《现代苏州》杂志《景德路:寺庙祠庄的云集之地》,作者陶瑾。

来源:《姑苏好时光》公众号

2019-05-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