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里的镇物略论

 昵称37581541 2020-09-20

紫禁城里的镇物略论

 

镇物属于我国传统民间信仰习俗。古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古人为达到某种心理需求,一般会在主观上依靠某个具有神力的事物来实现,尽管其不一定真正有效。这种古人自认为具有神力的事物就是镇物。镇物不一定是实物,还可以是使用者采用的特定活动方式、特定符号或其它形式。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及生活的场所。紫禁城的帝王希望自己的统治政权稳固长久、国泰民安,希望自己所使用的建筑坚固耐用,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还希望自身及家眷消灾祛病,迎祥纳福。相应的,紫禁城的建筑规划与布局、建筑造型、建筑陈设、建筑装饰等内容都有不同形式的镇物助力来于帝王实现上述祈愿。紫禁城内的镇物种类丰富,按功能大体可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强政类镇物。紫禁城建造在元代皇宫的基础上,明永乐帝朱棣下令建造紫禁城时,命人拆除元朝的皇宫,将废土渣及挖护城河的泥在紫禁城的北部堆成一座土山,称为镇山,以灭元朝的王气镇山就是今天的景山。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紫禁城内的历代帝王一方面希望通过天人合一的建筑布局方式来表达君权神授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镇物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紫禁城的平面布局与古代天宫中的星象相对应。如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与天宫中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四灵对应;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午门4座阙亭、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等7座建筑的宝顶连线与天宫中的北斗七星对应;紫禁城南部的内金水河与天宫中的银河对应;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内廷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分别与天宫中的太微垣、紫微垣对应等。紫禁城的命名与天宫中的紫微星对应,以寓意紫禁城的营建符合上天的意旨。紫禁城各宫殿建筑中,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仅以紫禁城内建筑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太和殿为例,太和殿的地面台基、栏板、隔扇、金柱、檩枋、藻井、宝座、毗卢帽、瓦面等构件表面刻(绘)有龙纹图案,数量达上万条。古人认为,龙具有上天潜渊、无所不能的本领。古代帝王自认为是龙的化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以此来忽悠民众。养性殿东暖阁顶部横梁挂有铜钱堆叠的龙,称为钱龙,寓意帝王统治的江山国泰平安。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乾清宫前均有嘉量,乾清宫前有江山、社稷铜亭各一座,它们都是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的权力象征。寓意帝王紫禁城古建筑的数量,多用“9”“5”表示,而数字“9”“5”寓意九五至尊。为保护自身安全,紫禁城内的帝王又下令在紫禁城内安放报警装置——石别拉,在紫禁城周边安设了信炮,所有出入紫禁城的人员要有合符和腰牌。为维护帝王的高贵地位,官员等人在宫门入口的下马碑处应下马进宫。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紫禁城的帝王下令砌筑10米高的城墙;城墙四角建造有瞭望用角楼,城墙外有50余米宽的护城河。由上述分析可知,紫禁城内强政类镇物主要包括紫禁城北部的景山、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建筑命名建筑数字龙图腾铜钱嘉量、江山社稷亭、石别拉信炮下马碑角楼城墙护城河等。

(2) 防灾类镇物。紫禁城在营建和历朝历代的修缮过程中,古代的工匠为了使得建筑稳固长久,抵抗各种自然灾害袭击,因而寻求各种镇物来满足这些心理愿望。部分镇物属于建筑文化,而还有部分镇物则包括科学性的成分。从保持建筑的稳固性角度来看,古代工匠在建筑施工用的灰浆内掺入了桐油、白矾、糯米等添加剂;在重要宫殿建筑的基座部位采取了须弥座造型的石材作为建筑底部的封护材料;在墙体与立柱相交的部位采用了透风来排出潮湿的空气;在立柱与额枋相交位置采用了雀替来增强榫卯拉接的牢固性。从防火角度来看,古代工匠为了避免雷击或人为原因诱发建筑火灾,在重要宫殿明间顶棚上建造了藻井;在屋顶正脊的两端安放了正吻,在垂脊或戗脊端部安放了仙人走兽;在正吻的下部,安放了雷公柱和太平梁;将皇史宬、龙光门、凤彩门等建筑改造成了砖石结构形式;将延禧宫改造成了砖石与钢材的混合结构形式,并改名灵沼轩;在重要宫殿前面安放了铜(铁)缸,存水备以灭火。另从排水角度来看,古代工匠为了避免水患发生,在台基栏板的底部和内金水桥的正中,安放了排水异兽蚣蝮(又名虫八虫夏);在紫禁城内开挖了内金水河,以利于雨水汇集与排出紫禁城。在皇家园林之颐和园内,为避免昆明湖产生水患,古代的工匠在十七孔桥旁安放了镇水铜牛。

由上述分析可知,紫禁城里与建筑防灾相关的镇物主要包括添加剂、须弥座、透风、雀替、藻井、屋顶小兽、太平梁、雷公柱、砖石房、灵沼轩、缸、蚣蝮、内金水河、铜牛等。

(3) 辟邪类镇物。在这里,是指古人臆想的给人制造灾祸的环境或鬼怪;辟邪,即古人认为通过某个物件,可以制止灾祸的发生。紫禁城古建筑在施工快完成的时候,工匠会在正脊正中预留一个口子,埋入宝匣,然后在封上盖瓦。宝匣内含有五金五石五谷等多种实物,其主要功能就是消灾辟邪,保佑建筑平安稳固。位于太和门前的龙纹石匮,内藏物品与宝匣类似,因而起到与宝匣相似的辟邪功能。位于东六宫的景仁宫大门内有一座石影壁,在影壁的两侧,各有一尊异兽。异兽头上独角,身披鳞甲,四爪锋利,造型威猛,起消灾驱邪的镇物功能。异兽的造型为古人想象形成,古人在想象中又对异兽赋予无穷的力量,来抵抗、镇压古人认为。紫禁城宫门前的门当户对,其狮子和门鼓造型均为辟邪之用。狮子起驱邪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佛祖释迦摩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狮子吼般的声音: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菩萨所坐之处为狮子座。由于佛教弘扬光明,驱逐邪恶,因而与佛教密切相关的狮子有驱邪的镇物功能。门鼓的驱邪功能在于,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紫禁城宫门上的铺首,其造型为龙生九子之椒图,其通过凶猛的外形和古人赋予的神圣功能来抵御妖邪的入侵。天一门前的獬豸,其主要功能是镇守天一门,维护雍正皇帝从事道教活动不收邪魔侵犯,因而也属于辟邪镇物。由上可知,紫禁城内辟邪类镇物主要有宝匣、石匮、影壁、狮子、门鼓石、铺首、獬豸等。

(4) 祛病类镇物。镇物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助力于实现使用者的愿望。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都希望能够祛病延年,而在古代医学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镇物则成为古人祛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太和殿顶棚正中有符板,上面刻有道教、佛教一体的文字。符板为雍正帝于九年(1731)下令安放,主要目的是为了保佑自身不受疾病侵扰。每年的元旦,皇帝都会喝屠苏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瘟疫。在元宵时节,京城的民间百姓有数门钉习俗,因为他们认为门钉可以祛病。在端午时节,紫禁城里挂艾虎,皇帝饮用雄黄酒、佩戴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辟邪香袋,以免受五毒攻击。清代京城天花盛行,紫禁城的统治者采取隔离方法来防止蔓延。由上述分析可知,紫禁城里祛病类的镇物主要有符板、屠苏酒、艾虎、雄黄酒、五毒辟邪香袋、隔离措施等。

(5) 纳福类镇物。镇物不仅仅用于压制等不利事物,而且还可用于表达古人祈盼吉祥如意、迎祥纳福的愿望。紫禁城里纳福类镇物比较丰富。太和殿前的铜鹤和霸下,寓意帝王的江山万古长久。慈宁门前的麒麟,寓意长者身份与怀仁之心,与慈宁宫的皇太后居住功能相对应,此处的麒麟,可认为是帝王希望太后能够得到麒麟的护佑而福寿康宁。体和殿前的铜凤为纳福类镇物。古人认为凤能有带来祥瑞,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如宋李昉著《太平御览》卷二有: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凤集於林苑。御花园内的跪象,不仅是护卫、礼仪的象征,而且谐音富贵吉祥,反映了古代帝王希望锦衣玉食、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紫禁城宫殿内的陈设饰品或帝王的生活用品多制作成葫芦形状。葫芦外观为圆形,寓意和谐与美满。在春节,紫禁城里的各宫殿大门上都会贴春联、挂门神,大门外均会放爆竹,皇帝会给后妃及大臣发放红包。在这里,春联、门神、爆竹、红包不仅寓意驱赶鬼怪,更寓意迎新年,接福气。在中秋节,紫禁城里都要做月饼,古代帝王与民间百姓一样,都认为吃月饼就象征着家庭团圆,因而月饼就是古代帝王与家眷相聚团圆、和谐美满的镇物。由上可知,紫禁城内纳福类镇物主要有鹤、霸下、麒麟、凤、大象、葫芦、春联、门神、爆竹、红包、月饼等。

不难发现,紫禁城内的镇物以迷信成分为主,但不乏科学内容,需要我们去全面及客观分析。不仅如此,紫禁城里的镇物还是我们解读我国古代传统民俗文化、明清宫廷政治文化和建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有着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