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协调建设局档案室,调取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的施工图纸,明确基坑周边建筑的基底标高,根据基底标高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基坑支护优化的可行性;2) 协调东部北侧红线外场地是否可以利用,以确定该段支护形式;3) 3#楼基础形式综合考虑开挖深度与支护成本的关系,结合成本测算结果,经济角度比选。方案2:1000厚筏板基础 周边3670厚级配砂石回填 120厚板(有挡土墙)仅考虑基础方案,费用从低到高:方案1<方案2<方案3 考虑3#楼在东侧,临近道路,设计针对东侧基坑支护出具匹配的方案,补充支护和降水费用影响: 综合支护、降水,经济对比,费用从低到高依旧是方案1<方案2<方案3 考虑各方案施工安全性、施工周期等,各方案优缺点如下:优点:几乎无沉降,施工安全可靠性高,不需要大开挖,避免对周边地库的土层扰动(回填),避免对既有市政道路及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缺点:需要大开挖,约10米深的基坑,基坑施工安全可靠性不高,需要增加支护和降水费用和施工周期,容易扰动相邻地库的持力层,需按规范要求换填及检测,容易造成地库不均匀沉降;经各方确认,选用嵌岩桩 800厚筏板基础方案。设计院针对嵌岩方案,再次优化,通过调整桩根数和砼等级,新增2个方案优化后,选用76根C40嵌岩桩 800厚筏板基础最为经济。 3#楼所处位置特殊,基础嵌岩和换填方案有多个选择,在保证安全、施工技术难易程度、施工周期等因素下,经过多轮方案对比,设计院逐步根据每次测算结果继续优化,最终选取最优方案,节约成本。基础选型工作主要理解设计意图,选样方案并不是一步到位,作为成本人员要耐心且细心的理解设计意图。基础结构选型,经济性测算只是一方面,选型的决策要结合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周期,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