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减油,警惕这些“坑”

 MaoMao4iqeqpu8 2020-09-20

今年9月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国家卫健委提出了“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的宣传主题,倡导饮食减油理念。



说起饮食减油、控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烹饪用油,除此之外,其实还有食物中的脂肪也不能忽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副主任医师指出,在我们控制烹调油、肥肉等油脂食物时,还有一些隐形的脂肪可能会被忽视,在此提醒大家——

警惕食品中的“吸入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为此,不少居民家中已经配备了控油壶、控油瓶,一日三餐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但是韩主任提醒说,除了家庭厨房制作美味菜肴消耗的烹调油之外,还有很多加工食品中加入的油。

比如油炸食物,麻花、油条、沙琪玛等点心,以及油炸的果蔬干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觉得果蔬干是健康食品,多吃没有关系。但是要警惕有些油炸的果蔬干,比如炸香蕉片、炸脆枣、炸秋葵等,并不是单纯脱水的果蔬干,而是油炸制成,含油量高,热量也高。

再比如制作糕点时也会加入不少油,尤其是油酥、黄油类的食物,比如油酥饼、月饼、手抓饼、桃酥饼、曲奇饼等,越是酥脆的糕点,往往含油量越高。

警惕看不见的“肥肉”

随着气温下降、天气转凉之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秋冬季节,为了让身体储存更多的能量抵御寒冷,机体“喜欢”摄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比如高糖、高脂肪食物,为过冬贮备一些脂肪。

传统的养生观念认为,秋冬季节适合进补,民间也有“贴秋膘”“冬令进补”的传统,气温下降后,大家就开始大鱼大肉地食补了。

韩主任指出,除了猪、牛、羊的肥肉是显而易见的油脂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肥肉”。比如鸡肉、鸭肉、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往往与瘦肉夹杂在一起,肉眼很难发现。

再者,某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往往也是大家看不见的脂类。比如蛋黄、蟹黄、鱿鱼、田螺、动物内脏等,看不出“肥”,其实胆固醇的含量都很高。

警惕植物中的“油库”

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人群,往往喜欢通过吃素来减肥、减脂,事实上,很多植物也是“油库”。比如花生、核桃、芝麻、瓜子、松子仁、碧根果、牛油果等,都是脂肪含量丰富的“素食”,也不能多吃。

有些人觉得这些食物中的油脂都是植物性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是健康的脂肪。韩主任表示,其实大多数烹调油也是植物性脂肪,但膳食指南中也同样要求限制食用量。毕竟植物性脂肪也是高热量的营养物质,不宜过量食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减油不等于无油,脂肪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只要合理适量摄入即可,不宜过量,但也没必要滴油不沾。



专家简介

韩 婷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尤其是糖尿病、痛风、肥胖、妊娠糖尿病、老年营养不良、肝胆胰疾病、围手术期营养等,长期从事临床各种人群、各种疾病的营养宣教工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