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所以月亮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咏沈山寺桂花》清·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空, 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 觉来帘外木樨风。 《咏桂花》柳轶云 : 不是吴刚天外樵, 西风落佩碎琼瑶。 吹香熏月氤氲影, 舒锦织云迢递桥。 泪作秋中金白露, 魂分春始玉元宵。 冰心感得双完璧, 为愿人间少寂寥。 《浣溪沙》宋·毛珝: 绿玉枝头一粟黄, 碧纱帐里梦魂香。 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 笑持玉斧恨吴刚, 素娥不嫁为谁妆。 《步韵咏桂花》眉儿媚 : 荒烟绰约月偏西, 溪水绕秋菲。 如绡剪叠,风稀香淡, 一束云肌。 夜深露滴千金盏, 谁补旧时衣。 熏炉已冷,那堪佳约, 梦入纱帏。 《咏桂花》尹玉輲: 绿叶争风遮娇芳。 花味袭人露浅黄, 行人回首寻四野, 不看姿色闻秋香。 《岩桂》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摊破浣溪沙》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木犀》宋·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 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 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 何禀清秋在一时。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宋·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乐团团高树影, 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凭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桂花》元·倪瓒: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月桂》明·李东阳 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 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满觉陇》清·张云璈: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垅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满觉陇担桂》清·丁立诚: 桂花蒸过花信动, 桂花开遍满觉垅。 卖花人试卖花声, 一路桂花香进城。 城中莫怅花较晚, 山人富有千金产。 桂花粟子正尝新, 南山当户可结邻。 《咏桂》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桂问答》唐·王绩: 问春桂: 桃李正芬芳。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否? 《东城桂》唐·白居易: 子坠本从天竺寺, 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 落向人间取次生。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亭地白树栖鸦, 冷霜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棵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