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京都长安附近有一座县城,叫做咸阳县,离长安有五十余里。县里有一个书生,叫宇文绶,他离开咸阳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三回都没有考中。 宇文绶的妻子王氏,见丈夫垂头丧气的回来,就以他的姓氏为题写了一首词,调侃丈夫,词名叫《望江南》: 公孙恨,端木笔俱收。枉念歌馆经数载,寻思徒记万余秋,拓拔泪交流。 村仆固,闷驾独孤舟。不望手勾龙虎榜,慕容颜老一齐休,甘分守闾丘。 王氏写完了词意犹未尽,看看丈夫,又写了一首诗: 良人得得负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君面从今羞妾面,此番归后夜间来。 诗词的大概意思是嘲笑丈夫自以为有才华,却每次都名落孙山,连累自己都跟着一起丢人,以后再考不中白天不要回来,夜里再回来,省得被人看见脸上无光。 宇文绶看完诗词说道:“我要是再考不中,以后都不回来了”,说完怒气冲冲的走了。第二年,宇文绶一举成名,考中了进士,他想起妻子对自己的嘲笑,索性在长安住下,也不回家。 妻子王氏见丈夫迟迟不归,心里明白,自己写诗嘲笑他,所以他赌气不回家。于是王氏写了一封信,把仆人王吉叫来吩咐道:“你把这封信送到长安去,交给相公。”信的内容都是些嘘寒问暖的话,只是在后面附带了一首词,名做《南柯子》: 鹊喜噪晨树,灯开半夜花。果然音信到天涯,报道玉郎登第出京华。 旧恨消眉黛,新欢上脸霞。从前都是误疑他,将谓经年狂荡不归家。 在这首词的后面,又写了一首诗: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诗词中王氏在祝贺丈夫考中进士的同时也表达了歉意,说当初不应该怀疑他的才华,劝丈夫尽快回家。 宇文绶接到书信,看过了内容,心里想道:“你以前嫌弃我考不中丢人,叫我夜晚才能回家,现在我考中了,又想叫我回去,休想。”想到这他拿出纸笔,写了一首词《踏莎行》: 足蹑云梯,手攀仙桂,姓名高挂《登科记》。马前喝道“状原来”!金鞍玉勒成行缀。 宴罢归来,恣游花市,此时方显平生志。修书速报凤楼人,这回好个风流婿! 词的意思是说我现在考中了进士,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想叫我回家,等我风光够了再说吧! 他把这首词写在花笺上,准备叫王吉捎回给妻子王氏,结果在起身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墨汁染湿了信纸,慌乱中他把另外一张花笺装进了信封,交给了王吉,他对王吉说:“你回去告诉夫人,我在长安考中了,但我记得她的话,夜晚才回去,不到夜晚我绝不会去。”王吉没办法,只得接过信回咸阳去了。 王吉走了以后,宇文绶没什么事可做,想起了以前和妻子在一起的许多事,想着想着竟然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咸阳家中,看见王吉坐在大门前脱下草鞋洗脚,宇文绶问道:“王吉,你怎么这么快就到家了?”结果一连问了三四声,王吉也不搭理他。宇文绶刚想要发脾气,抬头看见妻子王氏手拿蜡烛走进房里,他连忙追上去喊道:“夫人,我回来了!”王氏不理睬他,他又连着喊了两声,王氏还是不回答。 宇文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正不知所以,看见王氏把蜡烛放到桌子上,拿起一封信,取下头上的金簪剔开信封,取出的却是一张白纸。王氏微微一笑,拿起笔来,在白纸上写了一首诗: 碧纱窗下启缄封,一纸从头彻底空。 知尔欲归情意切,相思尽在不言中。 写完诗,取出一个信封,把诗放进去封好。又拿金簪去拨蜡烛,却一下划到宇文绶脸上,他吓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原来自己在客栈的床上睡着了。他来到桌子旁,果然看到那张被墨汁染了的信纸,这才知道自己捎回去的是一张白纸。 第二天刚吃完早饭,王吉就带着王氏的信来了,宇文绶赶忙拆开来看,信上写的诗与自己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他收拾好行李,带着王吉急冲冲的回家去了。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错封书”,出自《清平山堂话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