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成宫醴泉铭》81字残缺之第18个缺字“拒”
2020-09-20 | 阅:  转:  |  分享 
  
《九成宫醴泉铭》81字残缺之第18个缺字“拒”我是楷书小李,今天对《九成宫醴泉铭》81字残缺中的第18个缺字“拒”字进行对比、解析和意临。首
先我们看一下《九成宫醴泉铭》里面残缺的“拒”字和楷书小李意临的“拒”字。现在我们对“拒”进行一个对比和解析:在《九成宫醴泉铭》的
碑文里“拒”字一共有两个,其中第十八页的“拒”字是很清晰的,今天要临写的是第十三页的缺字,这个“拒”字上半部分已经残缺,楷书小李根
据它清晰的下半部分来补写残缺的部分。补写的时候,楷书小李主要从整体、衔接、笔形三个方面进行了差异化处理:首先楷书小李从整体的角度,
把它做一个差异化的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第十八页的“拒”字,整个字显得俊秀、细劲,楷书小李临写的“拒”字就显得厚重一些,这种写法在《
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中是非常常见的,就是当出现两个同字的时候,欧阳询老先生一般都是采用一个细劲、一个厚重的处理方式。其次我们从衔接
的角度来看,欧阳老先生把最后一笔竖折简化成一竖一横,而这一竖与右半部分的笔画全部分开,都不相连,都采用虚接的方式(标注1);而楷书
小李把最后的一竖一横采用了实接的方式,但是这两笔是部分衔接,留下了一个角度(标注2);第四笔横与这一竖采用的是虚实接,就是说无限接
近但不相连的处理方式(标注3);然后是第五画横折中的横和第六画横这两笔画与这一竖之间的距离(标注4),明显,楷书小李临写的“拒”字
间距要小一些;最后是第七画点与第六画横的衔接(标注5),大家可以看欧阳老先生的“拒”字,它们之间是不相连的,留下了一点点的空隙,而
楷书小李临写的“拒”字,它们之间是相连的。这几处就是连接上的差异。最后是笔形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部分就是“巨”
字的右半部分(标注1),它的每个笔画的起笔都比较顿,而楷书小李临写的“巨”字右半部分的起笔都是采用斜切的方式;楷书小李认为最重要的
笔形上的差异是最后一个笔画横(标注2),欧阳老先生写的横,在收笔后形成的是一个平底圆角,而楷书小李临写的横,是斜切起笔,在收笔后形
成一个平底斜角;以上三个方面就是楷书小李补写《九成宫醴泉铭》中“拒”字的对比、处理和解析,跟所有书友一起分享,希望我的总结能给大家
一些启示。一起学书法,一起练楷书,欢迎交流,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献花(0)
+1
(本文系楷书小李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