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不等于补脾,这些情况要分清

 老玉米棒 2020-09-20

健脾分虚实,不可一味的补益

最近在朋友们的咨询中,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认知,每每当我说起健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吃点什么补补,可是健脾和补脾其实是两个概念。

“健脾”这个词,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一说到健脾,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就是补脾。虽说补脾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并不代表补脾就等于健脾,健脾的内涵远大于补脾。

我们都讲脾主运化,这个运就是输送,而化就是指的消化吸收的意思。

所以简单的来说,脾的功能就是将水谷化为精微,然后再将这些精微吸收运送到身体的全身。

当然脾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功能,就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组织中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再把代谢的水液下输给肾,由膀胱排出体外。

如果脾的运化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而出现便塘、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水湿滞留的各种病变。

话说回来健脾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我们说的健脾说的是健运脾气的治法,脾失健运是中医的病机名称,是指因饮食不节、水湿痰饮、情志失调,或疾病日久,损伤脾胃,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健运的常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薄或水湿痰饮、舌苔厚腻。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呢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虚实两种,虚,多是因为脾气虚或脾阳虚,无力运化。实,多是水湿痰饮、食滞等有形的病理产物阻滞,妨碍了脾的运化。所以,健脾的方式既可以是补脾,也可以是祛湿、化痰、利水、消食、行气等其他方式。

所以我经常会脾阳虚多是需要升阳来补脾,而湿气问题则是要通调水道,行水利湿。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仔细将来虚多是因为脾阳的缺失,而脾阳的缺失会导致什么呢?就是你吃进去的这些东西,无力运化,一次两次都是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有种不想吃饭甚至厌食的感觉,这其实就是脾胃运化能力不够,你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周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你的身体给你大脑的信号就是少吃。

吃的少了的危害大家肯定都清楚,最明显的就是人会越来越瘦削,而且越来越虚弱,所以这种脾阳不足的症状,一般我们称之为脾阳虚。

既然是虚了,那就开始补呗,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吧?然后各类大补药吃了一堆,结果越吃越上火越吃越上火。

你本身脾胃吸收能力就差,还各种猛药一股脑的吃,吸收不了就囤积在体内,自然就会引发各类的火症。

那应该怎样补脾才合适呢?可以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要是单纯地脾阳虚则是可以用理中丸或是附子理中丸加减。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而要是从祛湿或是祛邪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做到就是要通调水道,可以选择一些利湿的材质,像是前一阵子在网络上大火的冬瓜荷叶茶、红豆薏米粉等等,都是突出了利湿的作用。

而古代医家则是多用平胃散、藿香正气丸、胃苓汤加减;痰湿或痰饮导致的脾失健运,多用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加减;食滞脾胃,多用保和丸;气滞导致的脾失健运,多用舒肝和胃丸加减。

当然很多时候,其实大多数的朋友都很难判断自己是虚症还是实症,所以需要进行辨证,最好还是询问一下身边的专业人士再进行选用合适的方法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