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的战争:穆拉德一世的征服之路(中)

 时拾史事 2020-09-20
书接上文:奥斯曼的战争:穆拉德一世的征服之路(上)
1371年,保加利亚沙皇伊凡.亚历山大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忽然去世了。
这位可敬而又可叹的君主曾经是巴尔干半岛上唯一有希望组织起一个"反奥斯曼同盟军"的人。因为早在他刚刚登基之时就已经意识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已经无可避免,它不仅在小亚细亚半岛上节节败退,同时它也退出了曾经在巴尔干半岛上占有的一席之地。
在1331年之前,巴尔干半岛争霸舞台上的三位主角分别是保加利亚帝国,塞尔维亚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而当拜占庭的僭越者皇帝库坎塔尊和他的后继者约翰都对奥斯曼帝国俯首帖耳的时候,新崛起的奥斯曼人就已经代替拜占庭成为了角逐巴尔干统治权的一方霸主——而穆拉德一世的野心显然不只是想要成为巴尔干半岛东南一隅的统治者,他的野心要更大一些。

奥斯曼帝国统治前期版图

当整个巴尔干都被他视为囊中之物,现今占据了巴尔干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塞尔维亚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就首当其冲的站在了与穆拉德交锋的第一条战线之上。
结合奥斯曼军队近期在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军事表现来看,成为与穆拉德一世交战第一梯队的后果,只能是成为奥斯曼人征服之路上的炮灰。
伊凡本人崛起于行伍之中,因此他对军事形势的估计远远高于巴尔干半岛的其他君主:他明白自己统治之下的保加利亚帝国已经远不如它建立之初那样强大,尽管如今伊凡的统治范围仍可以直达黑海,但是经历了两次内部分裂,且不久之前刚刚脱离了塞尔维亚帝国附庸地位的保加利亚已经是日暮西山,根本无法与奥斯曼帝国正面抗衡——于是伊凡决定将四分五裂的巴尔干半岛君主们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抵抗穆拉德一世的入侵。
伊凡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其中甚至包括与保加利亚的死敌,塞尔维亚帝国的君主斯泰凡结亲以换取一个短暂的军事同盟——可惜的是,他做出的牺牲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换来己方力量的壮大——
虽然塞尔维亚接过了保加利亚递过来的橄榄枝,但是斯泰凡却远没有像伊凡那样有远见。

塞尔维亚帝国
在奥斯曼和拜占庭的争斗之中伊凡看到了穆拉德一世对巴尔干半岛的威胁,但是斯泰凡只看到了穆拉德对拜占庭帝国削弱——当奥斯曼人抵达巴尔干东部边境的时候,斯泰凡的目光越过这支庞大的军队,看到了孤立在敌境之中的君士坦丁堡。
1355年,塞尔维亚国王斯泰凡.杜尚亲自率领大军进攻虚弱的君士坦丁堡,想要"一劳永逸"的消灭这个与塞尔维亚争霸巴尔干的老对手。只是天不随人愿,在出发的第二天,他就死在了行军途中。
这不仅让塞尔维亚帝国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也直接将伊凡.亚历山大试图团结巴尔干势力的打算打成了梦幻泡影——伊凡所幻想的两大巴尔干国家的同盟终于落空,局势又重新回到了保加利亚独自面对奥斯曼人进攻的局面,而这一次,伊凡再也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
塞尔维亚的新君主很快继位,但是没有了斯泰凡的强权手段,塞尔维亚很快陷入了无政府的内乱之中;拜占庭皇帝在东方苟延残喘;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君主们唯一热衷的事则是迫使保加利亚放弃东正教的礼拜模式。在教皇的支持下,拉丁世界的匈牙利已经开始组织对保加利亚西部的"十字军",这更加分散了伊凡的力量。
伊凡.亚历山大
在进退无路的绝境之中,伊凡.亚历山大还是选择了放弃:他统治后期所做的一切都极度荒唐,他完全的照搬拜占庭宫廷的一切,并自封为"保加利亚和希腊人的沙皇",实际上在没有控制君士坦丁堡,甚至没有控制希腊境内任何一块传统土地的情况之下妄图取代罗马皇帝的位置。
他将自己凌驾在君士坦丁堡之上,仿佛已经重现了保加利亚的荣光——但是连他自己都知道,这些都只是灭亡前夕,自欺欺人的举动罢了。
面对保加利亚军队单方面的抵抗,哪怕是穆拉德一世对巴尔干征服前夕试探性的进攻都进行的尤其顺利:从1366年开始,奥斯曼军队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马里查河谷,从而入侵了大部分的保加利亚南部地区。
而同一时间的伊凡.亚历山大除了尽力维持局面不完全崩溃之外,只能继续将自己沉溺于沙皇这一头衔带来的光环之中。
直到1371年,伊凡在这可悲而又可怜的心境中抑郁而终。
失去了伊凡的保加利亚重演了它混乱不堪的历史,即使大敌当前,伊凡的儿子们依然为了争夺沙皇的位置而斗争不休:伊凡的长子希什曼与他的弟弟分别统治维丁王国和图尔诺沃王国,保加利亚的东北部则由一位大贵族多部罗加趁乱占据。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统一时期版图
统一的保加利亚国家就此分裂成三个部分,更加无力阻挡穆拉德一世的入侵。
控制领土最靠近战线的希什曼是最有资格继承沙皇宝座的人,但是却第一个臣服在穆拉德的脚下。
在得到了不必改变信仰(奥斯曼帝国仿照之前阿拉伯帝国的制服,采取相对自由的宗教政策,即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可以不改信伊斯兰教,但是需要缴纳较多的赋税)的承诺之后,希什曼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苏丹的后宫,而自己则成为了继拜占庭皇帝巴列奥略之后的第二个被奥斯曼附庸的君主。
希什曼几乎未曾抵抗就改旗换帜的举动看起来不可理喻,但其实他有他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统一保加利亚帝国,成为新的保加利亚沙皇。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尽力保存自己手里的军队实力之外,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借助奥斯曼人强大的军队。
希什曼想成为他父亲伊凡那样的君主,唯一不同的是他这个统一的保加利亚将失去自己的独立地位。
而穆拉德一世显然也有自己考虑:他不会允许再出现一个统一的保加利亚挡住他的去路,即使他有信心希什曼哪怕统一保加利亚也不是他的对手,但那也必定会为征服巴尔干之后的局势埋下隐患。
于是在笑纳了希什曼的女儿之后,穆拉德投桃报李的帮助希什曼驱逐了匈牙利人组织的"十字军",但是却对帮助希什曼统一保加利亚的事情绝口不提。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范围
在匈牙利人被驱逐之后不久,希什曼终于后知后觉的想清楚了:奥斯曼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帮他统一保加利亚的想法,他所有的期望都只是,也只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只是可笑的是,在他的计划失败之后,希什曼首先决定的事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而是立刻恼羞成怒的组织起自己为数不多的军队,打算报复"背信弃义"的穆拉德一世。
于是在取得了塞尔维亚部分贵族的支持之后,希什曼趁着奥斯曼军队向西开拓边界的时机开始对奥斯曼的留守军队发起进攻,结果不出意外的大获全败——他的父亲伊凡手握全保加利亚军队的时候都没有打败奥斯曼人的信心,希什曼如今只拥有保加利亚三分之一的士兵,用这些筹码去和奥斯曼军队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发兵后不久,便在萨莫克夫与奥斯曼军队遭遇,而这场战斗几乎让他全军覆没,希什曼本人也只能仓皇逃进了山区。
得益于希什曼的愚蠢,穆拉德一世的军队顺利的拿下了希什曼的维丁王国,并毫无阻碍的进军到了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前面的大平原。鉴于这座保加利亚最重要的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抵抗奥斯曼人,穆拉德一世至此相当于已经拿下了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不过,穆拉德并不急于夺取索菲亚。他明白如果索菲亚被他攻陷,他的战线左翼就会暴露在塞尔维亚人的面前。
为了万全,他命令军队入侵特鲁马河和瓦尔达尔河的河谷,开始向着塞尔维亚和马其顿进发。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简史》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