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你的错:你被公司「圈养」了吗?

 鹿苑斋 2020-09-20

“ 人生就好比一盒火柴:

如果小心翼翼地对待它,有些可笑;

可如果不认真对待它,又很危险。 ”

—— 芥川龙之介

这不是你的错:你被公司「圈养」了吗?

这是屠夫的第 163 篇原创,全文 3000 字

阅读时间 8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最近有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讲的是一位39岁的前熊猫直播员工的艰难再就业之路

文章下的评论甚是有趣:有同情和感慨的,也有担忧和焦虑的,还有指责主角“不够上进”的……

职场人迟早要面对「35岁危机」 (除非死的早),然而除了“努力”、“上进”这些正确的废话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今天屠夫带大家后退一步,重新审视「能力」和「平台」的关系,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01 狗和狼

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中曾经引用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狗向它的亲戚,狼,炫耀自己豪华而舒适的生活。

这差点儿就让狼动心到加入它的行列了。

在做最后的决定前,狼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脖子上的项圈是干什么用的?”

了解到项圈的功能后,狼感到深深的恐惧:

“你盘子里的食物,我全都不敢要!”

说着,狼远远地跑开了。

狗和狼的寓言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虚假的安逸和稳定

狗的生活看似安稳,但它的命运取决于主人。

许多人宁可收养刚出生的小狗,而不愿意收养别人遗弃的狗,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它的忠诚。

你会在许多国家看到,被遗弃的成年流浪狗要执行安乐死

—— 但狼,永远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仔细想想:

一家公司呼唤狼性时,

他们想要的究竟是狼,还是狗?

02 安稳不是免费的

“被雇佣的人总有被驯化的痕迹。”

这是塔勒布在深入研究多个行业的员工后得出的结论。

公司给员工创造的工作,事实上让员工产生了依赖性。

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间长的老员工,会展现出更大的驯化倾向

他们喜欢每个月按时到账的工资;没了工资,他们就像是断奶的婴儿。

公司通过工资让员工产生依赖性,最终得到的是员工的可靠性

一个人愿意签署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服从」的信号。这种“服从倾向”表现在许多方面:

他们遵从工作的需要,忍受并坚持忍受996……

他们按照上级的安排,牺牲休闲时间接受更多工作……

他们顺从公司的规定,开无意义的会议,喊没人信的口号……

他们就像是温顺的、被驯服的宠物狗一样乐于服从,塔勒布称之为“一种奇特的奴隶制”。

或者应该这么看:他们不过是被公司用「安稳」圈养起来,只是 ——

安稳,从来不是免费的。

03 这不是你的错

最近网上热传那篇《我想过39岁找工作会很辛苦,但没想到会这么残酷》,有网友发现主人公也有很多不足:工作十几年依然保持低学历,缺乏技术积累,每天挤出20分钟学习……

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情况,是员工一个人的错吗?

这不是你的错:你被公司「圈养」了吗?

工作满满当当地占用了你一天的12个小时,把上下班来回时间算上,当你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家时,离次日上班已经不到9个小时了。

运气好的时候,你可以做点基本家务,再洗个热水澡;运气不好的话,你可能还会接到上司的突然来电,要交付一个紧急的任务。

你终于把电脑关上,这时离你上班只剩6个小时了。

你想在睡前再看两页书,可你的大脑已经因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难以集中精力,眼皮都睁不开了。

于是,你带着工作留给你的一身疲惫,沉沉地睡去……

穆来纳森的《稀缺》告诉我们:

如果一个人的某项资源特别紧缺,

大脑会被这件事占据绝大部分带宽,

从而产生「管窥」心态,

忽略了更长远、更重要的事情。

996式的工作,恰恰创造了时间稀缺,让你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每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时,大脑不会有半点余闲,让你考虑更加长远、更能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天的忙碌让你表面上无比“充实”,却忽略了「35岁后我该拿什么养活自己」这件重要但看起来不紧急的事。

直到一句“你没有错,你只是老了”,你终于如梦初醒。

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ta忙个不停——

这真的不是你的错。

04 能力和平台的博弈

屠夫希望大家后退一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员工和公司,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公司不可能对每一位员工许诺终身铁饭碗,员工也不必像奴隶一样为同一家公司干一辈子。

两者只是签订契约而已……连终身契约都不是。

网上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做“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

我们所拥有的,是「能力」;公司所赋予的,是「平台」

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不仅受能力影响,也受平台制约,我们不能否定平台的价值。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台,平台上有资源,这是在薪资之外的“无形收入”

假如你从事分析工作,公司的数据就是你的资源;

假如你从事研发工作,公司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你的资源;

假如你从事运营工作,公司的用户、商品、内容,都是你的资源;

公司的培训,上司的指导 (职场里总归有好的老板),组织和协调团队的机会……这些也都是平台提供的资源。

平台可以让你的能力更强,也可能让你更加脆弱。

能力越是为这个平台“定制化”,离开平台的潜在损失就越大,你也就越脆弱。

早在半年前,屠夫在《写给裁员潮中瑟瑟发抖的你》写到:

“公司定制版”的你如果离开了原公司,便会无所适从,

因为你早已被这家公司「体制化」了……

副业流行的背后,是现代人对体制化的焦虑。

那么,平台又是否会依赖于一名员工的能力呢?

很遗憾,并不会。

虽然总能找到一些极端例子 —— 比如某某公司因某一员工离开而垮掉 —— 但是我们心里清楚,那种例子只有在新闻上见得到,是极其罕见的特例。

公司和员工的议价权不对等,也就意味着「能力」和「平台」之间的不对等。

你可能通过公司获得「赋能」,让你的能力得到发挥和强化;

公司也可能将你「圈养」起来,让你的能力只适用于这个平台。

是「赋能」还是「圈养」,一方面看公司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看个人的选择

—— 你选择成为狗,还是成为狼?

05 平台之外的能力

屠夫实在太过喜爱“狗和狼”的例子。

狼的不受束缚,是对某些企业表面“呼唤狼性”、内里“圈养家犬”的最大讽刺。

如果员工的能力只有在特定行业,甚至是特定平台才得到认可和发挥,就很容易沦为圈养的家犬。

当公司被迫倒闭或者主动裁员之时,「家犬」就成了「丧家之犬」

我们不必因为对圈养的恐惧,就完全回避“平台”所能带来的一切。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能充分运用,平台所提供的资源会成为增强能力的助推器。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狗和狼的教训,要具备成为狼的意识。

要成为狼,必须具备平台之外的能力

让钱为你打工,可能是最为独立的一种能力。

自己辛辛苦苦地996式工作,自己的钱却躺在余额宝里领着最低收益,实在是说不过去。

你可以有千万个理由不去学习投资,不去开始投资,但你无法否认:

以钱赚钱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当你的职业发展陷入瓶颈时,至少你的钱还在替你赚钱。

最近一年掀起的「副业刚需」潮,是另一种解决办法。

因为担心沦为丧家之犬,不得不在工作之外寻求“第二个家”。

你看:写作、设计、电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平台之外的能力,从而得到平台之外的工作。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原因有三:

其一,副业顶多只能“一分耕耘N分收获”,你依然落在老鼠赛跑的陷阱里

其二,副业会让你继续停留在「时间换钱」的穷人思维,这比物质贫穷更可怕

其三,副业延迟了你开始投资的时间,减少了投资容错空间,更降低了你整个投资生命周期的总收益

一句话概括:

副业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打工,

但打工不是你的刚需,财务自由才是。

关于“打工思维”这个话题,咱们下周二同一时间接着聊。

敬请期待!

文:屠夫18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