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阳标统:忽忆汉唐踏歌声

 369蓝田书院 2020-09-21

每到春风浩荡日,便想到舞蹈《踏歌》……何处春日不断肠……

十多年前我的心思还比较流氓,有时朋友叫我帮忙去他的单位拍点舞蹈剧照做资料,看见台上的姑娘一个个花枝招展、婀娜多姿,我的口水是一口一口地猛吞。拍完后朋友问我感觉如何,我故作色狼状,猥琐地舔舔舌头回答说:“不错、不错,一个个都如花似玉,闭眼随便摁倒一个,都可以让人心满意足。”这自然换来一通白眼与捶打,不过低级趣味有地方有途径能适当表现,也很过瘾。

记得好象是97年的下半年,他们团排了新舞,安排我在彩排时去拍。舞台摄影在彩排时进行拍照是最舒服自由的,灯光服装按正式演出那样一丝不苟,而台下却空座无人,随便乱走乱拍却不用担心妨碍了别人。

没想到那次拍摄,其中的舞蹈《踏歌》,让我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工作,站在台下泪眼朦胧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了这个舞蹈。感觉自己过去诵读那些楚辞、汉赋、乐府民歌时所产生的想象,都给《踏歌》这个舞蹈一网打尽。我们所谓的汉唐风采,就在姑娘们敛肩、含颏、拧腰、倾胯的一频一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我过往的流氓心思被这个舞蹈涤荡得一干二净,不但再没有摁倒一个“牙”念,反倒谁要是敢上去摁到一个,老子绝对和他拼了。我所珍爱保卫的,已经不单单是眼前这些青葱嫩绿的姑娘,而是活在唐宋诗篇中,在草青莺飞的阳春三月里,翠裙连诀、踏歌而行的江南少女,她们“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身影,是我们中国人最美好最温情的想象与记忆之一。 

 “歌者扬袂睢舞”。所谓睢舞,乃纵情无拘束地舞蹈之意。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踏歌”起于什么朝代,无法考据,说汉也有,说南北朝也行,说隋唐年间亦可。民间的娱乐游戏,断断续续,这里断,那里续,何必考据。水叶子在《天宝风流》中说,是始于前隋初年,每逢上元佳节,京城的女子们自由拉起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唐之后,上元夜改观花灯,“踏歌”游戏改在清明前后的郊外,从白天到晚上,歌声动地,节拍惊春,直到月上东山,才携灯归游。正如诗云“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峨眉空带九秋霜。” 张祜在《正月十五夜灯》也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连袖舞就是“踏歌”。 

清之后,我们这个民族被改变,汉人阳光、随性率性的特点变得有点猥琐与阴暗,“踏歌”不再流行,今只存于偏远的少数民族中,如“锅脏”之类的撩步连袖舞。清代曹树翘《滇南杂志》卷十八内云:“按,滇黔夷歌,俱以一人捧芦笙歌于前,而妇人拍手顿足,倚笙而和之,盖古联袂踏歌之遗也。”

《踏歌图》

踏歌在古代是汉人全民族舞蹈,不单在妇人中流行,男人之间也一样踏歌行云,如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还有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南宋马远《踏歌图》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着几分醉意“陇上踏歌行”情景,真是令人望而凝神,我们汉人原来是这样开朗狂放的!

真想每年都有一个盛大节日,人们可以随意地在春天,在干净的阳光下,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一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君若天上云      

侬似云中鸟

相随相依        

映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      

侬似水心花

相亲相恋        

与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    

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  

莫作昙花一现   

仿乐府南朝民歌的风格很明显,也仿得很成功。2010-03-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