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之地 | 周燎原 :刘膏药赶场记

 香落尘外 2020-09-21
 

【巴蜀之地】

文:周燎原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解放前,医疗条件水平与现在不能同日而语。为更好地治病救人,一些民间医生,都比较喜欢赶场摆摊。

川西坝子成都一带有乡镇逢场赶场的民俗传统。在赶场之日,男女老少聚集,各行客商往来。场上如逢节日,热闹非凡。这些民间医生利用此时于场上摆摊,售卖草药,诊疗病人,互为方便。

 刘膏药,乃成都西门温江人氏。旧时膏药医指的是治疗以膏药为主,配以打火爟,扎银针。这对风湿麻木,肌肉涨痛,疔疮疱症有独特效果。当地方圆百里,温江,郫县,双流,灌县等都有病人前来慕其名求医。刘膏药本人已在城里开店,售卖膏药。但在乡镇逢场之日,他也会到周边赶场。因为乡民进城看病要赶个远路,不太方便。因而对这种送医上门颇为接受欢迎。那时候赶场是件辛苦事,没有现在便利的交通设施,基本上靠肩挑背扛治疗用具材料,双脚步行赶路。场镇散落各处,近者数里,远者数十里。早出晚归,有时天黑路险,还要打着灯笼照明前行。刘膏药曾说,赶乡场,人必须要起个大早,天未亮就要起床洗脸出发。紧赶慢走,早早到场后才能占据一个好位置。更重要的是,早点去,不要让病人望(等)医生。医生来了,病人心安。等到了场上,挂好招牌,摆好各样用具家什,太阳也基本升上树梢。场镇逐渐热闹喧哗,陆陆续续就有病人来到。刘膏药热情招呼病人就坐,然后依序逐一仔细治疗。这样动手一开始,有时忙得午饭都没有时间吃,只好买个烧饼锅盔,匆匆填饱肚子了事。因为病人实在太多,医生尽量在当场处理完毕。下一次赶场,按川西坝子风俗,一般又要在几日之后。

 解放前乡镇场上有各类形形色色的人,在求医问药的患者中间,也会混杂些不怀好意,打着治病幌子的地痞无赖。普通商贩对这些作威当地的地痞,多数是当地袍哥幺师,只有虚以委蛇,小心周旋,但有时也难免蚀财。比如,这些无赖会在治疗完后,交诊疗费时,故意把纸币卷成一筒,热情地递给你,并用言语和你打呵呵。待你回头检点收入时,才发现那张纸币居然只有半张。那另外半张呢?估计这些挨千刀的地痞不知道又去讹诈哪家善良老实之人去了。刘膏药偶尔会碰到此事。他一般不与计较,以免惹起争吵,耽搁其他眼巴巴还在等候的病人。接到后不卑不亢地递过去几句话,暗示他懂得起这钱有问题,只有这次,没有下回。双方打个哈哈,一笑而过。

待到夕阳西下,雀鸟回巢。病人逐一诊疗完毕,乡场也慢慢人散场歇。辛苦一天的刘膏药终于歇口气,坐下吸几口旱烟,然后开始收拾自己的家什。一些粗笨的用具就暂时寄托在当地熟悉的茶馆商铺里。这样下次赶场方便就地使用。打完招呼后,刘膏药就背起背兜匆匆往回赶路。十余里的乡路,坡坡坎坎,走回家中有时已经星光闪烁,打更声隐隐传来。家里的人还在倚门翘首以盼。 

2020.09于蓉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