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匆匆,琴声悠悠\郝米拴

 太行文学l苑 2020-09-21

在乐器王国里,小提琴是世界公认的皇后,我有幸在琴行与这位“皇后”打交道多年,对她精巧的外形、优美的发音喜爱之极,爱不释手。

随着岁月的安排,我也有了自个的家庭辅导班,更与小提琴有了不解之缘。它发出的每一节音符,每一段乐曲,就像一朵朵争艳的花儿,不时地装饰着我的家庭。

在这里,我拾几朵学琴花絮作为分享,也许会给您带来对艺术行业的了解,参照,借鉴,以求共勉!

(杨景初与父母弟弟)

1、全家齐上阵

去年正月初六,浓浓的年味阵阵飘香,过年的脚步并未走远。本来准备要出去玩,却传来了门铃声。一看,原来是年前微信联系过的临城县的一家人,开车学琴来了!

这是个四口家庭,父母领着俩男孩,让8岁的大孩儿杨景初学琴,其余三口算是“组团”陪课来了。

这大孩儿学琴算聪明,几节课下来,持琴、握弓、识谱都有模样了。一周后,突然,老二也带来了琴,家长要求让老二和哥哥一块学琴。我咋办,琴都买了,生米成熟饭了,只好同意呗!

可谁曾想,又过半月不到,俩孩儿的父母又买好两把成人琴来了,要求全家一块学。把“凡正一人是教,多人也是教”的俗语也搬了出来。话似乎也对,颇有点儿山上放羊的道理。可问题是,提琴弓必定不是牧羊铲呀!还有,这一人学费四人用,咱以前可从未有过呀!  

但“毁人之望就是损己之始,惹人扫兴就是找己无趣,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这为人之道,难道我还要不同意吗?

接下来这一家上课又近一个月,学琴正显起色时,突然变划来了: 孩子爸爸工作被调往石家庄了,且全家也随之而去。看来,这千里难寻的“音乐家庭”一变之下有可能会泡汤。可惜呀!我多么希望在石家庄上空,能依然有这一家人飘扬的琴声。

尽管学琴不长,但对这一家有感情了。路别时飘着小雪,目送一家人慢慢地远离,拐弯,雪地里留下长长的两条车迹。我不免茫然,默默进入了唐代岑参的诗中,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江思源(右)与刁雪阳(一年级)】

【江思源(左)与刁雪阳(六年级)】

2、思源与雪阳

邢台五中的刘聪老师,特喜欢小提琴却失去了学琴机会,只好把琴心扑在女儿身上,想让女儿补回来。但女儿江思源并未领情,上一年级了还没进过琴行门。刘老师心急如焚,费尽了心思,终于领着女儿,来到了我的小提琴基础辅导班。

我一看,孩子长得机灵清秀,手指细长,学小提琴没得说。可就是性格腼腆,胆小内向,不爱言语。不过小孩都这样,先学着,等一熟悉就好了。

可接下来没想到的是,尽管这孩子按时上课,学琴认真,表现也佳,却突然有一天撂挑子了,不学琴了。

这让刘老师十分着急,她清楚孩子的未来要靠父母谋划,不能任意顺着孩子的性子来,否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爱和不负责。她知道女儿学琴成败,关键就看眼前这道坎了,迈过去柳暗花明,停下来山穷水尽

是啊,不知有多少家长,当孩子学琴遇到坎时,未能及时拉一把,而选择妥协退让,溺爱顺从,使孩子学琴半途而废!

知女莫如母,刘老师深知女儿内向,不喜欢张扬显示,并不是不爱学琴,如找个女同学陪她一起学,事儿准成。可寻思谁呢?寻左思右,突然,雪阳映入眼帘。雪阳是思源幼儿园同学,好得如同一个人,让她和女儿一块学琴,一定再好不过了。正应了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果然,两位家长通电话后,一拍即合,雪阳也正式学琴!

接下来俩孩子学琴,如鱼得水,亲似姐妹,署往寒来,从不缺课。她们儿童琴换成了成人琴,一年级升到了七年级。

演奏曲目也由原来的《小星星》、《上学歌》,换成了《爱的致意》、《梁祝》等。这俩女同学在学琴的路上越走越远!

眼里有光光有爱,对人有爱爱有灵。祝江思源、刁雪阳:长江不息奔前去,暖阳高照日有辉!

(徐平安与妈妈)

3、瞧这位母亲

徐平安,是平乡县来我这学琴的学生,来一趟加上家长陪程,路费远高于学费了。别看平乡县是全国最大自行车零件生产基地,城里有诸多艺校,却没一所是小提琴的。在平乡朋友介绍下,平安由母亲配同,每周来我这里学小提琴。

平安这孩子尽管俏皮、爱玩、喜零食,但学琴很聪明,短时间内就学完了一级课程。这位妈妈坐不住了,不甘心陪课了,当即下决心与最小儿子平安一块学琴,誓把失去的年龄补回来。而且还有个决定更让我惊讶:

她回去后也办班,她和儿子在我这里学一课,俩人回去就教一课。她要让左邻右舍的孩子都认识小提琴,给我输生源。我不禁对这位妈妈的善举,肃然起敬!

小提琴,难学乐器之一,成年人学哪那么容易?这位母亲开始了艰难的入门起步。从五线谱,音阶,琶音,音程,到调性乐理;从左手手型,把位,运指,到右手握弓,手臂及弓法等这些简单基础东西入手,都一点一滴记笔记、标注、录频。相比于小孩学琴,单记忆一项已够她苦不堪言啦,何况其它呢!

天道酬勤,功夫决不负人,经过多个月苦练,这位母亲终于能和小儿子合奏了,无论音阶、琶音、练习曲,或简单的中外乐曲,都能演奏了。

她的左邻右舍也真的买了小提琴,班也办起来了。朋友家结婚典礼,都邀请平安到场助兴。看到发过来的视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对这样的妈妈和儿子,不该点赞吗?

【鹏翔和哥哥鹏旭(右)】

4、双胞胎学琴

双胞胎,令人羡慕的字眼,尤其是那些考上学的双胞胎、演员双胞胎、走在阅兵方阵前边的女双胞胎,不知惊艳过多少人。

有幸的是,我的提琴基础班里,也招来一对双胞胎。原以为是件风光招眼的事,不曾想却让家长和我吃尽了苦头。

这一对小兄弟,好像并不是来学琴的,到像是冤家来对头的。本不该发生的却偏偏发生。一样的两把琴必须写上名字,不写名哥俩疯抢,抢到后边的认为琴就不好,就该抹眼泪了。

课前调琴,先给老大调老二闹,先给老二调老大哭。

同时上课,哥先学会一点弟不干,弟先学会一句哥不干!“不干”当然就是闹,就是哭。齐头并进,是我必须要掌握的“秘诀”。

上完课回到家,其母说情况更糟糕。弟不练琴不准哥练,哥不练琴弟也别想。等下周回课时哥不行弟不会,你哭我也哭。

面对极低的学琴效果,我让家长哥俩中选一个,另一个必须放弃。这让家长犯了难,半天选不出,到“选”出了满脸泪水。

我开玩笑直怼这母亲:难道比选太子还难吗?没想到一句玩笑凑了效,孩子母亲说“对,就按长幼排,留老大学琴”!

下周上课,老大鹏旭学琴效率直线上升,那天一首《小白兔》很快就学会了,而我却高兴不起来。我在想: 鹏翔啊鹏翔,你学跆拳道能行吗?听说是你选的,可跨行也太远了吧,三年级时还让你再来学琴呢!

尹沫然和黄怡菲(左

5、女儿与妈妈

尹沫然和黄怡菲是刚上一年级的同桌同学,尹同学先前已刚学琴。在开学的学生会上,俩位妈妈坐在了一起一见如故,相识恨晚,对少儿学琴促进右脑开发不谋而合。当得知沫然学琴已抢先一步时,当天,怡菲和妈妈就成了我辅导班里的大小新客。

令我想不到的是,微信成为这两位妈妈和俩孩子主要的学琴方式,让我耳目一新。可以说在她们之间,微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利用和发挥。

上课时,两位母亲把要点用手机全程录影,课后回家,随时随地再“上课”,如此反复,想不提高学习效率都难。

她们互为师,互为徒。对所留作业无论是音阶、琶音、节奏,还是练习曲,中外乐曲,妈妈让女儿拉奏成频,先两个家庭用微信相互审看,反复练习,再逐一发视频给老师,让逐一点评。

这样,下周课前回课时,动作.姿势.音准.乐句等基础练习,由于事先已通过视频指导更正,很少有不过关的。剩下的技术难点,通过课堂手把手辅导,也能很快解决。

这种用微信学琴的方法,在疫情期间,也曾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俩女孩学琴效果事半功倍,很有成就,提高了效率,节约了“银两”。俩家长喜出望外,每当瞧俩孩子动作一致拉琴时,俩妈妈也每每乐不可言,笑若桃花……

几则学琴札记写完了,最后,我要给各位正在奋斗中的琴童和家长寄语:

学琴有路恒为径,

艺海无涯苦作舟。

鲜花掌声靠汗水,

岁月匆匆伴琴声。

【作者简介】:郝米拴,林州临淇镇堂上村人,部队转业至河北省邢钢搞调度工作。热爱文学和小提琴!目前在琴行搞小提琴教学辅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