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洪武(签约作家)丨为共和国放歌

 金秋文学 2020-09-21

为共和国放歌

作者:王洪武(签约作家)

新中国成立,我8岁,正好赶上村里刚创办的小学就读,以后到邻村读高小,进城读初中、中专。祖辈不识字,有书念了,我格外勤奋,特别喜爱写作,作文屡屡被老师批阅。18岁参加工作,已几近成了单位墙报、文化宫油印小报“骨干作者”。

记得我第一篇正式用稿是记叙的一个职工带头人事迹的小通讯,题目叫《杨班长》,登在1961年11月17日的《人民邮电报》上。见这油墨芳香的铅印稿,领导赞扬,同事夸奖,我更是激动不已,决心抓牢这笔杆子,多写些好稿子。一个仅有初中文化基础的青年要担此重任显然力不从心,好在当年“地区机关业余红专大学”办的正兴,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死磨硬缠校长,终被破例跳级进了“文学专修科”学习。

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不久,粮菜奇缺,一天三顿吃不饱,起早熬夜再动脑,肚子饿得更厉害。我本很瘦弱的身体一度患上了浮肿病、胸膜炎。同事和家人知道后都劝我休学,但求知的欲望,还是鼓舞着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为了丰富自己的写作生活,我从舒适的城市调到艰苦的农村一线,种过田、务过工、挑过河、蹲过点、当过报务员、参加过工作队,经历多了,“故事”和感悟便也多了。我甚至愚呆地放弃了许多可争取提拔当“官”的机遇,默默地承受着因“为民直书”而带来的种种非难和烦恼,坚持执著地在纸印方格上爬啊、写啊……直至退休仍奋笔如初。

早先,向报刊社投的“稿子”,绝对是用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然后用复写纸复、铁笔钢板刻,一篇长稿刻下来,手指、肩背都酸痛得不能。大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陆续有了铅字、电脑打印机,觉得很新奇。只是那“玩意”,大些的单位才有,我这个乡间“业余写稿人”靠不到边、沾不到光。把稿子“投”到报刊社,就更辛苦了。开始我工作的乡镇汽车通的很迟,邮件只随每天一班的轮船传送。经邮局“投”稿,到县城的信一般也要3天。为不使新闻变旧闻,我常常夜里写稿到十一二点钟,凌晨四点多钟,起身赶在轮船开出前将稿子请进城的熟人带去送报社、广播站的传达室。

一次,有篇反映全社抗洪排涝的新闻,一时未找到靠实的人带走,我跨上一辆自行车即往城里送去。那时,像现在笔直平坦的公路还没有,要绕许多道,全程不下百余里。一路还坎坷不平且不时有杂草树枝缠身,乡间许多壮汉也不敢贸然骑车前行,我这个文弱书生凭着对写稿的执著追求,上了路就不回头,车子能骑则骑,不能骑就推就搬。从早上6时到下午3时,终于如愿将稿子“投”到了编辑手中。累啊,往返二百多里,到家全身像散了架,两腿似灌了铅。更苦的是,因天气转晴,那篇稿子后来又没有用出,白吃了一趟苦。

那当儿,常听领导和一些有“见识”的人说,将来办公自动化,你写稿投稿就方便多了。我摇摇头,以为那是“美丽的梦想”,老朽恐怕享受不到了。哪知,好形势发展这么快,忽似一觉梦醒来,电脑就在机关单位全面普及,并迅猛“飞”到寻常百姓家。我也很快掌握了有关“在电脑上写稿、发稿”的知识。不用写字,不用写信封,不用贴邮票,不要去邮局,不管离多远,那怕在海外,鼠标轻轻一点,稿子瞬间就到达编辑手中。若电脑不就手,口袋里的智能手机也行啊!它也有电子邮箱,还可以通过微信、qq,照样写稿发稿,文字、图片,无一不可。提前上市的5g新神器,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想象不到的福祉。

眼下,我小一块大一块的报刊用稿已剪贴了数千篇,其中百余篇在市、省以至全国获了奖,还有文章选上了大专语文教科书、中学生读本。(不少文章给读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如:新闻:《全省私营第一船、》连载8篇的《义丰乡踏出了一条乡镇工业新路子》、《盐城市郊区成为全国百强乡镇企业》;通讯:《芦荡铁人》、《陇翅展翅》、《希望的新星—郊区乡镇企业透视1-6》;散文:《大秤》、《广林》、《特别的聚会》;报告文学:《深情一片》以及董加耕、李国文、陈汝祝、王宇、金德贵、王卯东、王长发、成筱白等数十篇人物传,都是赞颂的新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每次为国庆、改革开放撰写的征文,像:《母亲给我一支笔》、《父子同圆作家梦》、《水乡车趣》等更是对新中国浓墨重彩的讴歌。

当然,这许多年我也写了不少像《三与三千》、《九大于十吗》、《澄清真理标准讨论上的糊涂观点》、《茅棚精神万岁》等杂文论文,但她们应该说都是为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美言,同样在为共和国放歌。)我将这些文字,除出版了《九大于十吗》《喷发激情》两本书外,又分别剪贴装订成《凡人快语》《生活随笔》《散文随笔》《人物风采》《经济视野》《家长里短》《健康人生》等15本厚厚的集子,好看也好存。饮水思源,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

喜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为新中国放歌,我将不遗余力,加油!永远……

文/王洪武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洪武,男,江苏盐城人,1942年生。公务员退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金秋文学》签约作家。著有《九大于十吗》、《喷发激情》、《扬帆起航》、《凡人快语》、《生活随笔》等十多部文集。获奖作品百余篇,并有作品收入大专语文教科书、中学生读本。写作之余,爱好书法、摄影,作品屡屡参展、登载并获奖。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