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楚士祥丁 2020-09-21

'历史说明,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世界对人生总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唯其独到,才可能优秀。'诚然,任何一个杰出的作家,他同时也必定也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可能形式不一,却同样充满着智慧和思考。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其中,夏目漱石、莫言和马尔克斯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的伟大作家。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但都是东方和西方的文学巨擘,也是对现代文明洞幽烛微的思想家。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作家,在东西方的文化领域造诣深厚,在短短十年里创作出大量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国民大作家'。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无论在创作数量、作品质量还是广泛影响来看,莫言在当代中国文坛无疑拥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其作品驰名海外。

马尔克斯,是荣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拉丁美洲哥伦比亚知名作家,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被公认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在他们的作品中,紧扣时代的脉搏,对所处时代倾注了关心,展现了对精神家园、灵魂栖息地的找寻和追问,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在世界文学史上各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充分展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却同样的呈现出沉郁悲凉的底色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对三位来自东西方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探寻不同文化时空中的作家共有的思想形态和文学风格。

1. 现实的批判与历史的倒影

①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生活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彼时日本全国掀起学习西方文明和先进技术的热潮。作为一个有良知、清醒理智的知识分子,国家的命运、国民的道德、个人的生存,都是他关注的首要问题。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在日本近代作家中,若说出一位充分表现日本明治后诸问题的文学家的话,非漱石莫属。'夏目漱石通过对社会问题多角度的观察,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都透视出明治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气息,贯穿明治始末的所有社会问题,在他的作品里都得以体现。

比如,《心》中所描写的人物K,因理想破灭而绝望自杀,是具有'明治精神'的典型代表。《我是猫》中,将日本价值沦丧和拜金风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夏目漱石借猫之口叹道:'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还有《明与暗》中'贫民的同情者'小林经常被警察跟踪。

夏目漱石看到了文明开化后社会黑暗的现实和种种弊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就社会重大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② 莫言

莫言于1955年出生在中国山东高密,他自小生长在农村,几乎经历了中国近代各种大事件,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历史的气息,有的长篇小说几乎横跨了中国历史近百年,复杂的事件重重叠叠,密集的思想纷纷扰扰。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比如,莫言的作品《蛙》讲述了在农村从事了半世纪妇产科工作的姑姑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中国实施计划生育的时代历程,是以新中国近60年来发展变化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的。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了从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书写下的中国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上的各种乱象。

可以说,莫言的小说是一种历史的书写,是现实的书写,是把历史和现实混杂起来为背景的小说。

③ 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影响深远。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拉丁美洲是一块饱经摧残和沧桑、充满混乱的大陆,在近代先是被西方列强殖民长达三百多年,后来经过独立战争各个国家获得独立,再后来是大资本家和军人夺得了政权并通过暴力维持他们的独裁统治。

马尔克斯说;'我们这个大陆不曾有过片刻的安宁……就在我们这一代,有过五次战争,十七次政变和出现了一个魔鬼般的独裁者,他打着上帝的旗号率先开展了拉丁美洲当代的种族文化灭绝。'

比如,《百年孤独》通过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和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来展现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奥雷里亚诺上校那传奇跌宕的一生,折射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近代史上党派纷争的痼疾。

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尔克斯的小说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写出了超越历史的现实感,辩证地表现了时代荒诞与现实的两面性。

2. 个体的不幸与民族的悲剧

① 夏目漱石

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碰撞中,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伦危机和由此带来的困惑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夏目漱石在其小说中对明治时期这一社会转型期的芸芸众生,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作了深刻的探讨和描写,塑造了一个个不朽的知识分子形象。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是猫》中那一群徘徊在理想和自由边沿的知识分子,清高而无能。比如,珍野苦沙弥、迷亭、寒月等人是社会转型期一切知识分子的代表,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他们虽然也有着一些美好的品质,诸如善良正直,不向权贵、地位、金钱低头,对现实也有一定的清醒认识,对拜金主义者、暴发户等也嗤之以鼻。但总的来说,他们徘徊、苦闷、孤独,无所事事;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性格又软弱,只能在愤世嫉俗的空谈中虚度时日,成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位置的'多余人'。

夏目漱石关注社会民众个人的生存,从而延伸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作家敏感的眼光让他看到了现实的诸多问题。他的忧心忡忡让他的作品多是以悲剧收场,或者说作品人物都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② 莫言

莫言在农村长大,见识到了太多的苦难,饥饿之苦、动荡之苦、孤独之苦等,这些苦难刻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荒诞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在作者心中埋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给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大量的素材。

莫言说:'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的人,我见了许多人间的苦难和不公,我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平等社会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这样的小说。'所以,他的小说里充满了荒诞,也充满了悲凉。

比如,《生死疲劳》中地主西门闹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地主,他救活并收留了本来在雪地里奄奄一息的蓝脸,出钱埋葬在外被冻死的人,大灾荒时还免除所有佃户的租子。但是在破旧立新的土改浪潮中,他因为自己的地主身份被定罪处决。他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地府阎王不仅无动于衷,还对其实行各种酷刑逼其认罪服输。他无疑是孤独的,是悲惨的,只是在历史的宏大和时代的洪流中,个体是渺小的,甚至所经历的痛苦也是不值一提的。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此外,《生死疲劳》中西门闹先后轮回为驴、牛、猪、狗、猴和'世纪婴儿'蓝千岁,以不同的动物的视角,目睹了人世间的种种丑恶,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使历史在一种喜剧化的想象中更增加了沉重的悲剧性力量。

③ 马尔克斯

'孤独'的意蕴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无处不在。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尔萨来几乎一生都在忍受求而不得、爱而无望的孤独。比如,《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的上校,一辈子都在绝望的孤独里等待永远也不会寄来的抚恤金。

在《百年孤独》里,马尔克斯让这种孤独达到了极致,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都被贴上了孤独的标签,他们只得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孤独。

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失去存在的意义,坠入绝望和孤独的状态,他反复制作小金鱼,做好金鱼又融化,化了之后再做金鱼;阿玛兰塔则日夜地为自己编织寿衣,织了拆,拆了织;漂亮姑娘雷梅苔丝持续地洗身子,在浴室里消磨时间;蕾梅黛丝认为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最终'飞天'……

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为摆脱孤独、焦灼而不断寻找解脱之法却最终凄凉地消亡,仿佛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不曾存在一般,将孤独的情绪推向高潮,沉郁悲凉的感觉氤氲而出。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对孤独的描写不囿于个体,而是通过对个体的孤独的描写来展现拉丁美洲这个整体的孤独感。

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马尔克斯讲到拉美为什么孤独:'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贡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同样,马尔克斯也看到了拉丁美洲人民在外界文化的入侵中失去了归属感,他们对精神上的迷茫感到孤独而无助。

虽然夏目漱石、莫言与马尔克斯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有这些都使他们走着各自的道路,取得各自独特的成就,但是有一点相同之处,便是他们身为作家明确而强烈的使命感,希望借文学的力量,来唤起民族的觉醒。

虽然这三位文学家的作品风格各异、表现形式不一,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孤独、悲凉和沉郁凝重,那是作家们对自己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心。

这份沉郁悲凉是不同时空下所有文学家们共有的气质,是他们对内的自省,也是他们对外的批判。

不同文化时空下,东西方作家共有的文学气质与使命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