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囤物成瘾,生活才能更轻松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9-21

丹娜和卢在巴塞罗那留学时相遇并相爱,在一起几年后两人不满足于当时的生活状态,于是便商量好购买了一辆房车,开始畅游欧洲。

自从做了旅游博主后,二人便四处旅行甚少回家,这样的生活让人向往不已。他们在网上创建自己的账号,经常分享旅途经历,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自在。直到有一天丹娜和卢开着房车回到了纽约的家,这份美好被打破。

两人的家和网友们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更像是一片狼藉的“仓库”。长期在外旅行不在家的他们,面对陌生又熟悉的物品,真不知道从何下手。幸运的是,丹娜遇见了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而这一次她选择去尝试摆脱这些囤积的物品。

丹娜和卢做了几年旅行博主,不断迎接各种新挑战,内心也有了新的突破。当面对囤积问题时,丹娜和卢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再选择逃避,而是想着如何战胜它。受到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的影响,丹娜开始对居住十几年的家进行收纳,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对于家里囤积的物品,两人似乎也變得不再犹豫不决了。丹娜把房间内所有的衣物全部集中在一起,开启大型扔东西“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扔东西的丹娜并不轻松,她觉得扔掉这些物品,非常伤心,很不舍得,像内心缺失了重要的一部分。当面对充满回忆的衣物时,丹娜还是犯了纠结症。

我们在面对物品的去留时,总是容易犹豫要不要扔,很多人觉得扔掉可惜,于是紧紧攒在怀里,生怕不见了。这些对日常生活不起作用的物品一旦离开视线,就渐渐淡出人生的“主场”,没有人在意它们被放在了什么位置,也没有了需要发挥的用处。一番收纳之后,丹娜清理了几大袋的衣物,这些衣物还可以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丹娜和卢瞬间有了成就感。

除了衣物外,还有各种箱子、架子都装满了书和信件,连19年前的一张废纸到现在还留着,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堆掺杂着情感的物品。仅是清理一个小箱子,丹娜就花费了3个小时的时间。

当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收拾完后,丹娜和卢完全不敢相信,这居然是自己的家!有史以来最干净的一次。清理了从童年生活到现在的卧室,从衣服和书籍,到装满情感物品的盒子,完全改善了极端凌乱的家居环境,把东西减到最少,只保留那些能让丹娜开心的东西。也是因为这次勇敢的尝试,才发现扔物品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现在丹娜感觉内心轻松了许多,不再活在凌乱的世界中,不会想着再去抱怨,也不会感到焦虑。

因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丹娜学会了如何保留有价值的物品,也学会了如何摆脱无用的物品,这一系列的行动都变得非常有价值,更让丹娜学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

囤积症是一种病,得治

对比其他严重的囤积症患者,丹娜和卢的情况还算“乐观”。有些人连纸巾、空瓶子、塑料袋等都囤积在家,完全丢不掉这些东西。久而久之,家成为堆满杂物的垃圾堆,腾不出任何可活动的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称,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囤积症区别于过度节省和强迫症,是一种过度收集、喜欢购买和无法舍弃物品的强迫性行为,严重的人还有可能引发抑郁和严重的焦虑情绪。

囤积症患者喜欢收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甚至连无价值的物品也要囤起来,例如不穿的衣物、不用的废旧物品,甚至是垃圾,他们都无法割舍,扔这个动作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痛苦和艰难。

囤积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灵创伤的表现,反映了一种缺乏安全感、极度空虚的内心现象。或许这些人试图利用物质来弥补心灵的空缺,来获得安全感,一旦要他们抛弃物品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抉择,他们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焦虑情绪。舍弃物品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购买物品的速度,长此而往根本无法扔掉物品,无法获得正常的认知。

对于严重的囤积症患者来说,可通过接受心理治疗,慢慢地改变对自己的认知。同时,家人给予尊重和耐心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喜欢囤积的人来说,要如何避免这些“囤物雷区”呢?

不要盲目购物

购买物品前要仔细想想?:家里是否已有同类物品、需不需要用等问题。忍住减价的诱惑,不要一到物品大减价就大量疯狂地囤积降价商品,一般这些商家活动都是有周期性的,囤积少量物品等到下次活动再买也一样。

养成定期清理物品的习惯

有些人囤物成瘾,只会收集物品,没有养成丢东西的习惯。物品“只进不出”很容易让生活失去平衡,也会不知不觉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当你购买了新的物品时,就需要定期剔除无用的物品。

不利用购物来解压

缓解压力有很多种方法,并不一定要以“冲动性购物”为代价。当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可试图转换一种正面积极的舒缓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