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奇:登上福布斯的国产极客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在全球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大潮中,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总能在某一尚未开垦领域给世界带来惊喜。对于他们,用“天才”这个词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

印奇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在日前公布的福布斯“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单”上,28岁的他凭借“刷脸”被排在科技企业家榜的首位,成为从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科技“男神”。

与人脸识别结缘

 从小就是“学霸”,高中还没毕业就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读大二时就去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大学毕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3D相机方向博士学位,两年后回国专心发展他们团队的“刷脸”系统。

 这就是印奇的经历。

 “都是过去时了。”提及“学霸”,印奇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经历真的很普通,没有太多的曲折和故事性,都是按部就班的。”

言语间的谦虚和沉稳很难让人联想到他就是估值已高达两亿美元的旷视科技(Face++)的CEO。也许,正是这种谦虚才会让他走得更远。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是我与人脸识别结缘的开始。”印奇回忆说,“第一次接触,我就对人脸识别技术很着迷,幸运的是学生时期就已经接手重大项目,毕业后还在微软研究院全职工作了一年,参与研发的人脸识别引擎后来被应用在X-box和Bing等微软产品中。”

用技术改变世界

如果说能够参与重大项目对印奇来说算幸运的话,那更幸运的是旷视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唐文斌当时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并和他一样参与人脸识别引擎的研发。

 “我从未想过给别人打工,我追逐的是用技术改变世界。因此,创业的梦想在我的心里早已发芽。”印奇告诉记者。

2011年10月,印奇、唐文斌和低他们一级但同是姚期智实验班的杨沐一拍即合,在清华园创立了旷视科技,致力于从人工智能技术出发研制“机器之眼”,用它来读懂世界。

虽然是零起步的创业,但是印奇、唐文斌、杨沐算是创业大潮中的幸运儿,公司刚刚成立一个多月,由于在黑马大赛的出色表现,旷视科技获得了联想之星几百万的天使投资。

 “每个极客都有一个‘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幸运的是我们追梦的方向恰好赶上了一个很大的风口。”印奇说。

    然而,让技术理想走向现实的路径注定是艰辛而曲折的。“我们先是选择了容易上手的游戏。”印奇说,“我们所开发的国内首款基于iOS的移动体感游戏‘乌鸦来了’获得了清华大学第30届‘挑战杯’特等奖,一度冲到中国区APP Store排行榜的前五名。”

 “虽然游戏开发反响不错,但是我很明确地知道,开发游戏不是我想做的能改变世界的事情。”印奇说,“2012年6月,Facebook收购以色列人脸识别技术公司face.com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技术绝不只是游戏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空白的前沿技术。于是,我们决定悉心钻研人脸识别技术。”

创业之初,必须有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执着和使命感,才能刨除功利性心理,好好做一个产品。印奇坦言,旷视科技的三位合伙人均偏于软件,虽然精通云上核心算法,对端的硬件技术却并不了解。为了补上技术短板,他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Computational Camera的行业泰斗,专攻3D相机方向的博士学位,并于两年后回国。

从刷“脸”到刷“万物”

一流的学历背景、泰斗级的导师,问及印奇回国的原因,他坦然一笑,“我们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好时代,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有知识产权引路,有众创空间的平台,只有回国才有可能成就我创新创业的梦想。”

近两年来,尽管印奇本人一直保持低调,但旷视手中的拳头产品——人脸识别系统却早已在祖国大江南北乃至全球生根发芽。2015年汉诺威IT博览会上,看重“刷脸”未来前景的马云“爸爸”现场亲自演示了“刷脸”支付的神奇一面。事实上,马云早就选择了印奇,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伙伴,旷视为支付宝开发人脸识别模块。

旷视真正能够引领潮流的法宝是什么?“极高的识别率。”印奇坦言,Facebook的人脸识别率是97.25%,旷视的识别率是97.27%。

按照印奇的说法,极高识别率背后真正的杀手锏是一种“类人脑神经元算法”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这种技术框架,他们可以用大规模的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分析的数据对象越多,系统的计算、识别结果就会越来越精确。

 “‘刷脸’技术看似仅仅是特工‘火眼金睛’的一瞬间,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复杂技术的支撑,通俗说来,需要上下协同的‘三部曲’共同完成:首先,第一步是人脸检测,就是在镜头中确定位置,找到人脸‘在哪里’;第二步为关键点检测,在已经确定的人脸位置处,找准眉眼、耳鼻等脸部轮廓的关键点,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第三步,则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人脸识别,弄清‘这是谁’。”唐文斌介绍说。

鉴于旷视“刷脸”系统Face++的强大表现,在去年12月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旷视为大会安保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广大参会者充分感受到了“刷脸”系统的强大。

“未来银行的重心将从网点转为一个个个人终端,如大家手中手机的App。”印奇笑着说,“你在手机或电脑上装一个软件,就能实现远程认证。” 

据了解,Face++已与蚂蚁金服及一些商业银行展开战略合作。目前在泛金融领域,其市场占有率达到90%。

尽管旷视是一家极客性质的创业公司,印奇与他的团队很早便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搭建Face++的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目标是识人;第二步则是Image++,识别万物;最后则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机器之眼。

据悉,Image++ 的第一个公开版本已在2015年发布。与Face++ 的发展路径相似,印奇称Image++是好几个Face++的结合,将首先识别文字、行人、人的行为、场景等高价值的东西,其逻辑顺序正如小孩识别万物的过程,从父母亲的脸到其他图片、物体,再到文字。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张利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