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门口品尝法国文化大餐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于4月29日至6月29日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宁波等30座城市举办,呈现45个项目,共计150场活动,涵盖视觉艺术、戏剧、音乐、电影、舞蹈、图书等多个艺术门类。

继去年度过十岁生日之后,一年一度的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在2016年春天如约而至。

以更精炼的方式呈现惊喜

 “我们在地理上相距很远,但在情感和对文化的尊重上,我们是非常相近的。所以,对于中法人民来说,文化是一切事情的开端。”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意味深长。 

去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盛况空前,全国超过200万观众参与。2016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在时间上由原来的三个月缩短为两个月,重点突出新颖、具有爆发力的节目内容,以满足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中国观众的需要。

应邀参加今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法国艺术家纷纷从中国的现实题材里汲取灵感,向观众呈现中法文化交汇的成果。编舞师杰罗姆·贝尔邀请中国的舞蹈爱好者将舞剧《演出必将继续》重现舞台;摄影家奥利维埃·罗勒的《大地的眼泪》展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影像和古罗马皇帝雕像之间的对话;话剧导演帕斯卡尔·朗贝尔在北京、上海两地带来其传奇作品《爱的落幕》的中国改编版……

今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邀请舞蹈家刘岩、画家丁乙、服装设计师郭培、漫画家高佬和电台主持人张有待等五位中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担任推广大使。舞蹈家刘岩评价自己与法国的缘分“妙不可言”。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排练中意外受伤致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离开了她所热爱的舞台。2014年,时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刘岩与法国编舞家吉利娜克里莫娜合作,演出舞蹈音乐剧《红线》。这是她受伤后首次参演舞剧,实现了对于舞蹈艺术的完美回归。

文化活动的“非凡之旅”


今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期间,在多个城市巡演的法国杂技《绝境》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绝境》由创立于1998年的非极端主义杂技团演出,他们的表演融合了舞蹈、街头艺术和音乐等元素。记者在《绝境》演出现场看到,整个剧情中没有传统的杂技道具,只有零乱堆放的木板和煤气罐,三位疯狂的杂技演员仿佛置身于一个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的世界,但转瞬间又豁然开朗。整场表演惊险中带着搞笑,无声中带着默契,无论创意还是感官体验都让人耳目一新,演员凭借精湛的表演技巧和诙谐幽默的表情动作惹得观众时而紧张,时而开怀大笑。


《绝境》精彩的演出还让人意犹未尽,儿童舞台剧《格利佛的非凡之旅》又在多个城市巡回上演。《格利佛的非凡之旅》利用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使用巧妙精准的光效,通过三块幕布的运用,结合演员自身的轮廓、影子,一边演出一边变换舞台效果。亦真亦幻的奇妙场景,阴影、照片、影像和光效纵横交织,加上精彩的剧情,让观众们沉浸在视觉盛宴的“非凡之旅”中。

   “乏味的影片三分钟也会嫌长,动人的影像两小时仍然让人意犹未尽。”影像艺术收藏家勒梅特夫妇说。作为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核心项目,“直播—Welcome to My Life 勒梅特夫妇影像艺术收藏展”呈现了23位(组)影像艺术家带来的影像作品。整个展览在线索及空间的策划上做了巧妙划分和组合,从一分钟的短片至50多分钟的中长片,参观者得以在明暗之间、有声与无声之间、欢快与阴郁之间、冲突与和谐之间、唯美与残缺之间穿梭。勒梅特夫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收集影像艺术作品,并经常在家里的客厅里使用投影仪向客人展示他们的收藏。有意思的是,展厅复原了勒梅特夫妇客厅空间,观众可申请成为客厅两小时的主人,并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赏析、分享……

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画笔下的少年站立在一片浓密茂盛的树林中吹奏短笛,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的经典画面频频出现在今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海报、活动手册、户外广告上。马奈的这一传世名作《吹笛的男孩》是今年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宣传品的主题。顾山曾对这一主题有着自己颇富诗意和哲理的阐释,他将文化比喻为森林,“森林是深邃的,正如博大精深的中法文化,马奈的吹笛少年带领我们慢慢地走进这片森林……”

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是中国与法国之间举办的一项文化交流年度活动。该活动于2006年由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和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它源自于2003年至2005年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王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