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音乐谱写中越情缘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引 文

说起他的“中国缘”,越南籍的童光荣是幸运的。他来到中国求学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还与中国姑娘喜结良缘,并成为促进中越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使者。

音乐是无国界的,更是超越语言的。也正是因为这点,一位越南小伙怀揣着音乐梦想,不远千里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异国他乡踏上了自己的音乐历程。越南“竹乐新生代”音乐家童光荣,因为自幼接触竹乐并为之深深着迷,从而来到中国学习民乐,一学就是九年。他不仅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乐曲,更谱写着中越难以割舍的情缘。他经常往返于中越两国,将不同的音乐文化予以交融,致力于将中越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促进两国文化深度交流。 

缘起:为中国民乐着迷

第一眼看到童光荣,绝对不会想到他是外国人。这个相貌清俊、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乍一看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不仅汉语流利,而且连名字听起来就很“中国”。说起他的“中国缘”,童光荣说他是幸运的,出生于越南音乐世家的他,父亲是越南国家歌舞剧团的演奏家,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和“竹乐团”的第一代创始人,母亲是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古筝老师。从小就带着音乐基因长大的他,八岁开始便在越南音乐学院附小跟随母亲学习吹竹笛,九岁便随父亲登台演出,之后还跟随父亲去过中国、法国、日本等地演出。

尽管童光荣早年学习的是越南民族乐器,但是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与中国音乐早早结缘,小时候父亲的乐队经常到中国演出,总会买些中国的乐器、民乐磁带回来研习。“当我看到这些神奇的乐器,就忍不住去尝试演奏它们,而且为那种悠扬而又动人的音色深深着迷。”童光荣说。看到他如此喜爱中国乐器,父亲也鼓励他多接触、多了解。耳濡目染之下,童光荣对中国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中越两国的音乐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由于成绩优秀,2004年童光荣被越南音乐学院以公派交流的身份派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汉语说得并不是很好,但这并不能阻挡我追求音乐梦想的脚步。”童光荣说,没想到他在中国一学就是九年。第一年学习汉语知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完成了民族音乐指挥本科学业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得以继续读研,主修西方管弦乐队指挥。

结缘:与中国姑娘喜结连理

来中国求学,为他带来学业和事业的丰收,更带来甜蜜的爱情,让他与中国有了更深的缘分。

“认识双双是我读大二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她,就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女孩,应该算是一见钟情吧。”回忆起与妻子莫双双相识的情景,童光荣仿佛历历在目,“她当时写了一首音乐作品要找一位指挥帮忙录音,就找到了我,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了。”

“当时为了演奏好这首乐曲,配合素材我需要很多不同的乐器。而越南的乐器种类很丰富,声音也很特别,刚好适合她的曲子。”童光荣说,因为演奏的原因,两个人的距离渐渐拉近了。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他们不但圆满完成了乐曲的录制,也让莫双双对他打开了心扉,两个人就这样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

当然,这段恋情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双方父母听闻后,都表示强烈反对。“我是公派留学,学成之后肯定要回国,有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而双双的父母也不希望女儿嫁到越南去,担心她在国外生活得不习惯,希望她能留在身边。”童光荣说。

好在这段爱情经受住了种种磨难,虽然也经历了分分合合,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在不断升华,最终双方父母不再反对,两人终于修成正果。“如今我们在越南生活得很幸福,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我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竹乐队以及国际合唱团,双双负责弹钢琴,有时在家也教一些越南学生音乐。我也常常回到上海音乐学院,学院乐队有比赛的时候也是让我来担当指挥。”童光荣说。

续缘:用音乐搭建友谊桥梁

2013年,学成回国的童光荣在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担任指挥,开始招收弟子并创办了“新活力竹乐团”,演奏的乐器也都是竹琴、排琴、竹笛、竹板琴、越南筝等传统乐器。由于中国妻子的加入,他的乐团开始向越南民众演绎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节目,并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竹乐新生代”。

从很早以前,童光荣就感受到了中越两国音乐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希望有一天能将越南音乐和中国音乐融合到一起演奏,并把它当作一个“终极目标”。2015年8月,童光荣与中国好友陈晓栋分别作为越中两国的艺术指导,将一场中越友好音乐会带到越南首都河内。童光荣偕妻子莫双双与陈晓栋一并合奏《赛马》等两国传统曲目,第一次实现了两国传统民乐的交流与合作,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对中越合奏非常赞赏。

“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这是两国传统民乐‘第一次正式合作的音乐会’,这也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演奏会后,童光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后要让两国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和感受这种体现合作与融合的音乐形式,这也是他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在2015年11月福建泉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上,童光荣的“新活力竹乐团”用三分钟演奏了《西原之火》,呈现越南西原地区的民族风,让观众感受来自越南的热情和祝福。在随后的专场表演中,该乐团30分钟里给大家带来了六首竹乐器演奏的曲子,其中一首是中国歌曲《鸿雁》,这是童光荣向中国朋友学到的乐曲之一。现场一些中越的观众不自觉地开始交流起来,这种超越语言的交流所流露出的真情最让人动容。通过音乐,中越人民交流情感,也天然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

“看到很多普通市民来欣赏我们的演出,我非常开心,这种感觉太好了。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通过他们的掌声和欢呼,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也相信他们理解了我在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童光荣告诉记者,“我希望越中两国的音乐交流一直持续,今后我会将更多的越南文化带到中国来,将更多的中国文化融合到越南文化里,我期待越中两国共续不解的情缘。”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李浩君(实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